图1 2002年-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数量
上述图表反映的是2002年至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的变化情况,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是逐年递增的,且企业发展的数量较快。据《科学投资》杂志的采访调查和研究,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大体也就在3-4年之间。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斌说:“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5.9年,在北京中关村只有2.9年。”中小企业在发展之初的确有太多的优势,但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矛盾与劣势也逐渐突显,因此,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每年都能保持高速增长,但是每年都有较大比例及数量的中小企业因为各种原因,面临破产。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辐射到的人员广,提供就业岗位多,吸纳就业人员多,这对于我国政治的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据测算,我国目前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工业生产总值、70%左右的工业新增产值、近60%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额、税收的40%以上均来自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是中国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中小企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数量、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质量,主要指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而衡量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和对经济总量贡献的变化趋势。《中国中小企业2010蓝皮书》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11月,我国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8%,同比增长12.3%。
(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乎到一个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定有序有利的环境。中小企业一大特点就是面广量大,开业快,投资少,竞争激烈,经营灵活,对劳动者劳动技能要求低,且大部分是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我国相比于其他西方国家,工业化水平较低、人口众多,妥善解决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承担着社会就业的主要职能,必须大力发展好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其巨大的就业推动作用,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据统计,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三)进行社会资源整合
我国中小企业所需投资较少,由于自身生产性质的特点,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方式灵活、管理成本较低、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强,并且有利于发挥从业人员的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化效用的发挥。此外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还加快了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地区产业特色,引领地区发展,进一步将地区的有效资源,以点带面,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做大做强,加快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相反,大型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大,组织灵活性不强,大多采用严格的层级管理,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一般对于资源量小的、分散的资源不能够很好的利用。中国地域宽广,土地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地区性发展很不平衡,适合中小企业开发、利用的资源很多。中小企业由于成本投入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要小得多,而这些大企业无法到达的地方,也有着巨大的市场,中小企业也正好发挥自己自身优势,在这些地区组织生产,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发展与壮大。
(四)促进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推动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大部分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增长点,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中小企业呈现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就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中小企业对服务创新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8%;其次是产品创新为32%;对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贡献率分别为17%和12%。在20世纪许多新产品是中小企业发明的,如复印机、胰岛素、青霉素、直升飞机、圆珠笔等。我国中小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主力军。例如,深圳市考核认定的94家技术先进型企业中,中小企业占76%,12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也占90%。
同时,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国创新的主力军,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加工、贸易等领域,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目前中小企业在不少地方已形成产业群,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大企业配套的供应商。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在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人民币升值等影响下,2008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6.7万户,在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一万多家,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年初,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在浙江、广东等外贸大省,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十分严重。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却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里就深入探讨一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层面
1. 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近些年来,国际经济与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国际政治局势多变,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是较大的出口国与进口国,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增强,且中国企业发展受到的不稳定也增多。作为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大作用的中小企业,无疑也会受到影响。
主要表现为:第一,第三世界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第三世界作为发达的国际工厂,企业的性质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我国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来自印度、越南乃至东欧国家的压力,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低于我国,随着我国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大量的订单将流向他国;第二,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我国经济受他国影响加大。近年来人民币的汇率不断上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同等条件下,如果我国的中下企业还想抢占国际市场,必定要调低价格,那么企业的利润将不断减少。近年来,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已经超过20%,当前的汇率升值幅度已经接近很多行业底线,对于不少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了较大影响。
对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问题的探讨2014(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