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企业中都没有重视员工培训的需求分析,企业是很少从员工需求角度以及企业需要员工掌握的技能和业务来考虑培训的内容的。员工是企业中最活跃、最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工作中知识技能较强与希望追求自我实现价值的员工需要培训的内容和一般员工就有很大的差别,分析不同阶层员工的不同培训需求,评估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需要所需要付出的人力和资金等资源,对企业制订长期的培训目标和效果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作用。而对于很多国企来说培训就是快餐式的(如:讲座、考察学习等),很少根据自身需要来培训员工,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忽视了培训需求环节的分析。
(二)改进培训相关设施
加大公司培训教室的扩建,所有教室添置白板、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以便适应公司各种规模培训的需要;各部门和分公司要尽可能建立专门的培训教室;尽快建立专门的培训实验室,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由车间转移到实验室内,提高培训效果的同时保证培训的安全性;加快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扩展公司计算机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利用网络优势,发布培训信息,开展网上培训、在线考试,员工可通过网络访问公司服务器调取培训资料。未来在公司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规划建设一个专业培训基地,具备餐饮、住宿接待条件,并能满足如拓展训练等大规模培训的需要。
(三)建立合理的培训经费保障制度
建立合理的培训经费保障制度。人是企业中最活跃、最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员工培训的筹资投入是分层次的,包括对高级治理员工培训的投入、业务部门负责人培训的投入、对具体业务员工培训的投入。因此,必须在把握外部环境信息和内部需要的前提下,随时分层次调整投入的方向和比例。企业内部必须理顺经营效益与人才培训投入的关系,广开渠道,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保证培训资金到位,创造培训条件。培训基地建设。建设培训基地是规范企业培训工作、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企业培训的终极目的就是借助于培训,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培训进行合理投资,以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健全满足工作需求的培训体系
1.设置合理的培训体系
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国企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仅仅少数有自己的培训部门。企业和部门应该主动对员工进行培训,将员工培训看成是工作中的必要程序,企业管理者应着力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体系,这种培训与开发是企业吸引员工、留住员工的重要条件。就整个社会而言,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为此,企业必须将员工培训开发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随时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保持与企业同步发展,从而使他们成为企业最稳定、最可靠的人才资源。同时,也给员工更高的追求,渴望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为不断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就业能力,员工希望企业能提供一个培训发展的平台,并且要制度化管理。为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建议企业应按照指导性的设计程序设计出培训系统。
2.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我国企业要要想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可持续的发展,就要要求员工断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与技能,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及素质,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企业进步。员工培训与开发作为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方法,是推动企业进步核心工作。建立关键要素保障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决策层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中心和决策首脑,人才开发是企业的经营之本。在实施人才培训的过程中,企业决策者要主动接受培训并亲自参与对高层治理员工和后备员工的培训;在评价培训效果时,企业决策者要明确态度。人事部门应重点抓好干部培训规划、有关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并负责领导和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负责培训工作的调研、检查和监督;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组织实施具体的培训工作。负责本专业系统人员的适应性短期培训和岗位任职资格的培训等。
3.注重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育人是用人的基础,用人是育人的目的;人才公平竞争是企业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能否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前提。育人用人一体化公平竞争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公平”,就是要做到员工培训机会均等、员工聘用机会均等、员工待遇公平合理;机制运行的前提是员工需求和员工培训统筹计划,员工任职、晋升和培训、考核结果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