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标志着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标志着其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更标志着其社会的进步程度。只有保持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程度的高水平,才能够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一个富足、安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首先满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提供保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证全体民众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保证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是对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的基本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就是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除生存权外的基本的文化权利,实现其最基本的文化需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满足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需求,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保障。民族文化的特色及传承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基本的条件,因此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存、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责任与义务。
3.公共文化服务的原则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14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分别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出了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深刻认识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精神内涵和基本原则。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因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公共财政的有力支持,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同样要清醒看到的是,新形势下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的不单是一个大力加强的问题,更是一个在整体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问题。因此,正视并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有必要的。首先,公共文化需求表达不足。我国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这些环节上的制度设计相当薄弱。尊重公民的文化权利,首先就要尊重他们文化需求的表达权和公共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因此这些环节的完善势在必行。其次,与财政和基建投资规模增长相比,公共文化总体投入规模过小,与人民群众增长着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再次,行政管制型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垄断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限制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一般地说,与公共需求相比,公共财政永远是紧缺的,因此公共投入永远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管制型的体制弊病更大。它既不能充分有效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又垄断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权。
(三)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1.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公共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文化活动是需要在不断的学习认知过程中得到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每个爱好者的活动能力都不一样,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在活动中得到逐步提高。我们以音乐文化活动做下具体的说明。柏拉图说过“音乐的教育比其他的教育都重要的多”[1]。音乐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体现着方面不同的知识与技能,有音乐的理解能力、节奏感、旋律感、语言表述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等。在音乐文化活动过程中还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修养。“音乐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是人类的心灵良药,心灵又是音乐的源泉,随着审美主体的个人感知,及情绪、社会心理感官的变化,让人与音乐融为了一个整体”[3]。参加音乐活动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在工作之余,人们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演奏等方式来表达高兴、快乐、压抑、伤心等不同的情绪情感。生活中总是出现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这些情感都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音乐正好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表达方式,其他的文化活动也如此。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以安徽省蚌埠市xx区为例(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