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新中国的地方日语教育——以河南省为例
新中国の地方における日本語教育――河南省を事例として
学生姓名 班 婷 专业班级 日061 课题类型 文档
指导教师 杨 超 职称 讲师 课题来源 自拟
1.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研究依据:新中国成立后,日语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迈入了新的阶段。提到日语教育,大家都会想到北京、东北三省和沿海地区。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日语教育蓬勃发展自不必说;东北三省作为日本曾经的殖民地,也有其日语教育发展的独有条件;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和日本贸易日盛,日语教育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内陆地区的日语教育发展状况却鲜少被人注目。那么,我国内陆地区的日语教育状况是怎样的呢?怀着这个疑问,笔者以河南省为例,选取河南省日语教育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学校----河南师范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通过对其日语教育的历史,具体从日语专业的设立契机、课程设置及变化、教材及变化过程等几方面的调查得出其日语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通过其学生毕业后的走向及河南省日语教育的有利及不利条件等方面来讨论此特征形成的原因。
研究意义:河南日语教育鲜少被人注目,对其发展过程及特征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档拟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其日语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填补日语教育研究中的这一空白。
2.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国内:国内在外语教育史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付克《中国外语教育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6)、四川外国语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编《中国外语教育要事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8)等。但两本书都是把视点放在外语教育这一大点上,而并没有对日语教育的详细叙述。此外,在河南教育史方面,已经有孙增福等编《前进中的河南高等学校》(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7)、王日新 蒋笃运编《河南教育通史》(河南:大象出版社 2004.4)等著作。但都是对河南高校的总体介绍,尤其《河南教育通史》更是片中于高校的政治建设方面的历史,极少提到日语专业的发展历史。
国外:日本国際交流基金日本語国際センター『海外の日本語教育の現状=日本語教育機関調査』中对中国的日语教育史也做了一定的总结,但也是把中国全体的日语教育机关作为调查对象,且不同年份的调查结果还有些微出入。
由此可见,国内外对中国日语教育史的研究虽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够详细和准确,尤其对河南省的日语教育史更是很少涉及。但这些资料无疑对调查河南省的日语教育史起到了基础性的帮助。
3. 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本题目拟就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的日语教育进行研究。河南省是新中国内陆地区日语教育中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地区。研究选取河南师范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日语教育的历史、日语专业的设立契机、课程设置及变化、教材及变化过程等几方面的调查总结出其日语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通过学生毕业后的走向及河南省日语教育的有利及不利条件等方面来讨论此特征形成的原因。
4. 设计(或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在从校史及外语教育史类的书中寻找相关资料的同时,对2所学校的教师进行采访,并通过对两校课程设置、使用教材、教学法等方面的调查详细了解两校日语专业的历史和相关情况。之后将两校的这些资料加以归纳、总结、比较,得出河南日语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征。
5. 实施计划
12月15日 毕业文档动员会
12月中下旬 完成开题报告
1月12日—3月22日 完成一稿并交给导师
3月22日—4月23日 导师修改一稿
4月23日—5月7日 修改一稿,完成二稿并交给导师
5月7日—5月21日 导师修改二稿
5月21日—5月28日 修改二稿,完成三稿
⑧ 6月12日 文档答辩
设计(文档)题目 新中国的地方日语教育——以河南省为例
新中国の地方における日本語教育――河南省を事例として
主要研
究内容 本题目拟就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的日语教育进行研究。河南省是新中国内陆地区日语教育中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地区。研究选取河南师范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日语教育的历史、日语专业的设立契机、课程设置及变化、教材及变化过程等几方面的调查总结出其日语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通过学生毕业后的走向及河南省日语教育的有利及不利条件等方面来讨论此特征形成的原因。
主要技
术指标(或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的日语教育史的调查得出其日语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讨论此特征形成的原因。
技术指标:必须用全日文撰写,字数在八千至一万之间;内容属实,调查全面;中心突出,主题明确,观点正确;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说服力、字迹工整,语言通顺;严禁抄袭;按要求完成每个步骤。
进度计划 12月15日 毕业文档动员会
12月中下旬 导师提交题目申请表,下发任务书,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1月12日—3月22日 学生完成一稿并交给导师
3月22日—4月23日 导师修改一稿
4月23日—5月7日 学生修改一稿,完成二稿并交给导师
5月7日—5月21日 导师修改二稿
5月21日—5月28日 学生修改二稿,完成三稿
⑧ 6月12日 文档答辩
主要参
考文献 ① 四川外国语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编《中国外语教育要事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8
② 孙增福等编《前进中的河南高等学校》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7
③ 付克《中国外语教育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6
④ 王日新 蒋笃运编《河南教育通史》河南:大象出版社 2004.4
⑤ 郑州工学院编《郑州工学院志》
日本国際交流基金日本語国際センター『海外の日本語教育の現状=日本語教育機関調査――1990』
日本国際交流基金日本語国際センター『海外の日本語教育の現状=日本語教育機関調査--1993』
主
要
内
容
本题目拟就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的日语教育进行研究。河南省是新中国内陆地区日语教育中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地区。研究选取河南师范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日语教育的历史、日语专业的设立契机、课程设置及变化、教材及变化过程等几方面的调查总结出其日语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通过学生毕业后的走向及河南省日语教育的有利及不利条件等方面来讨论此特征形成的原因。
目标和要求
目标: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的日语教育史的调查得出其日语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讨论此特征形成的原因。
要求:必须用全日文撰写,字数在八千至一万之间;内容属实,调查全面;中心突出,主题明确,观点正确;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说服力、字迹工整,语言通顺;严禁抄袭;按要求完成每个步骤。
进度安排 12月10日 毕业文档动员会
12月中下旬 导师提交题目申请表,下发任务书,学生完成开题报告
1月12日—3月22日 学生完成一稿并交给导师
3月22日—4月23日 导师修改一稿
4月23日—5月7日 学生修改一稿,完成二稿并交给导师
5月7日—5月21日 导师修改二稿
5月21日—5月28日 学生修改二稿,完成三稿
6月12日 文档答辩
完成课题需要的条件说明:
一方面,要求该生不仅具有独立的调查能力,还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清晰的条理分析能力,以便能够完成这一调查研究性课题。另一方面,该生还应具备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日语表达能力,以便能够用日语独立撰写1万字左右的文档。此外,还要求学生在撰写文档之前,必须对调查研究的课题有充分的准备,收集足够的与所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以使调查结果真实、全面。
准备情况:
该生在选题之前就对河南省的日语教育抱有浓厚的兴趣,并积极自主地收集相关资料,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确定了针对此课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决心。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确定了文档的题目、构造及写作重点。之后运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部分资料,并从指导老师处得到部分与文档相关的信息。现正在计划继续寻找与调查相关的信息,并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明确了文档写作的具体计划。
新中国的地方日语教育——以河南省为例-日语专业资料文档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