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制度是指税收职能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发挥,对社会经济税收作用生活产生的各种影响或效果。是税收内在职能的外在表现,常常受社会客观条件以及税收具体制度的制约,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人们对税收作用的主观认识,都会影响税收作用的发挥,造成税收的具体作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差异。税收分配的源泉是经济领域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经济发展,生产增长,才会有充裕的税收。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论述中已有反映。税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对国家、社会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由于它同税收职能存在密切的联系,故人们又经常把它和税收职能合并起来,统称为“税收职能作用”。 税收作用是对象化了的税收职能,是行使税收职能产生的效果,是税收职能与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有条件的,具有因时因地而异的特点,可以随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由于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税收的作用也就存在着广度和深度上的差别。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税收的主要作用表现为:为社会主义国家筹集大量财政资金,贯彻国家经济政策,调节经济,促进经济发展;调整协调社会主义经济利益,调节分配关系;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维护国家权益;参与国民经济的管理,监督社会经济生活。税收作用有应当发挥的作用和际发挥的作用之分。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税收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发挥的作用,是有区别的。税收实际发挥的作用,除了客观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外,还取决于人们对税收职能作用的主观认识、掌握和运用。认识正确,运用得当,才有可能建立、健全与客观政治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税收法制,从而使税收发挥较大的作用。反之,就只能发挥较少的作用甚至发生反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税收的作用,将税收应当发挥的作用全部、充分地体现在税收法制中,使税收真正成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同税收职能相适应,税收作用可以从大的方面表述为: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调节经济的作用和监督管理的作用。具体表现又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本论文主要论述我国税收体制的改革控制的必要性及控制,当今社会对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强管理,以至于后期推行的税收APP,开公司和公司年审达到人证合一,进一步的预防偷税漏税。 【关键词】:计划经济条件、计划商品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中国税收信用现状分析、建立税收信用体系、税收征管制度与人权保障。 目 录 引 言1 第1章 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沿革2 1.1 1950年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2 1.2 1953年工商税制的修订2 1.3 1958年的工商税制改革3 1.4 1973年的税制简并3 1.5 1978—1993年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4 1.5.1 涉外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4 1.5.2 国营企业两步利改税5 1.6 1994年至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改革6 第2章 中国税收信用现状分析9 2.1 存在主要问题9 2.1.1税收诚信立法缺位或不足9 2.2 立税收信用体系的必要性10 2.2.1 优化经济环境的需要10 2.2.2 税务机关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需要10 2.2.3 纳税人提高和维护自身信用的需要10 2.2.4 包括立法和司法技术在内的实施权利保护11 第3章 税收保全、税收执行措施中纳税人生存权的保障12 3.1 延期纳税制度中职工生存权的保障12 3.2 税收优先权制度中生存权的保护13 3.3 税务检查制度中纳税人隐私权与机密权的保障14 结 论15 文献
试论当前中国税收信用体系的建立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江中药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当前 中国 税收 信用 体系 建立 | 2023-09-05 22:48:2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