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设备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发展状况
随着电力企业设备水平的日益提高,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设备、系统和设施正朝着大型化、连续化、复杂化、精密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并力求满足特殊环境下的苛刻要求,这为电力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提出了许多问题与挑战。如由于设备突发故障、或因更换工装和模具等造成停机损失,由此打乱了生产计划,不能按期生产电能、造成损失;设备空闲或速度下降,导致设备性能损失;设备严重磨损、腐蚀,使维修量和费用提高;设备本身设计、制造的缺陷,或因维修、操作者的差错而造成事故和公害。这些问题都会给电力企业本身或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会让电力企业每天付出巨大代价,远远超过故障设备的价值。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变得无处不在。为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无故障、无缺陷、无伤亡、无公害的要求, 设备管理工作也迫切要求将计算机工具引入以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于是,各工业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设备管理的新理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就是以系统思想的方法挖掘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同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设备管理活动,及时地为企业其他物流和资金流活动提供准确而有效的设备数据信息,提高设备管理效率。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对企业设备管理活动中的信息进行收集、提取、加工、输出,让整个设备管理过程透明化,通过加强控制减少浪费,从根本上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从而形成支持组织决策的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信息化就是要设备管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历史,体现在以下四个阶段:
(l)电子表格应用阶段利用文件编辑工具(如Excel,Word等)制作工作表,替代人工进行工作表格制用和数据统计;
(2)静态信息管理阶段建立设备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处理和规范包括设备资产、设备运行、设备维修、备件管理等在内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并利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对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环节进行经济技术方面的数据统计和管理指标分析;
(3)动态工作管理阶段面向管理流程进行软件设计,为企业提供一个可自定义的基于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工作平台,建立从现场、科室到企业的动态工作体系。利用对设备资产管理信息流与工作流的控制,及时传递影响生产的有关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数据信息,并结合先进的管理方法,使企业更有效地配置包括设备资产在内的有形资产,提高生产设备的可利用率及可靠性,控制维护及维修费用,延长设备生命周期,满足先进的生产设备对现代生产组织保障的要求;
(4)管理决策分析阶段在实现动态工作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支持对设备故障、可靠性、运行效能、维修策略、更新改造、备件合理库存、关键绩效指标(KPI等,进行技术分析和管理分析,为生产计划的制订、设备维修、技术改造和更新、管理流程优化等决策,提供直接的数据依据。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基于现代设备管理思想和决策支持系统理论,进行电力设备分类管理中的设备定级管理问题、设备检修管理问题以及设备缺陷管理等问题;同时,结合电力生产MIS环境下企业设备管理的具体要求建立一套以设备管理为核心,以对日常工作的计划、提示、流转、监督、考核为推进机制的垂直一体化、分层面、流程化的闭环管理模式,形成规范统一的生产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的综合信息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l)调查国内外设备管理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提出本文档的主要任务是开发一个网络化、通用化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2)根据电力生产MIS的核心管理思想及现代设备管理理论,系统分析电力生产企业管理体系,构建电力生产MIS环境下的设备管理及相关业务流程的体系结构,给出具体集成关系的详细说明。
(4)分析电力生产系统设备管理及运行管理现状,并针对实际情况确定基于Microsoft SQL Server 数据库的电力生产设备及运行管理系统的开发模式。采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后台数据库选用安全性、数据一致性都非常好的网络版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5)研究Java开发语言、Microsoft SQL Server 数据库的编程方法。
(6)结合电力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展示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基于Microsoft SQL Server大型数据库系统,采用C/S 分布式结构,引入了以Java作为开发工具的软件开发平台,使得系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智能性。
第二章 电力生产MIS系统概述
2.1 电力MIS系统简介
MIS是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缩写,即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是为某单位服务的反映本单位客观实际的有效益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进行采集、加工、分析、输出过程的总和,是信息技术(IT)、组织管理(OM)、系统工程(SE)的总和。 MIS的本质是为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目标是通过此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模式,增加企业的综合效益,并促进业务及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再提出新的需求…如此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系统在其生命周期中缺少上述任何一环都不能称为MIS。信息厂技术(IT)的采集和加工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MIS开发者和运行者要了解管理理论(0M),熟悉管理业务和现行管理体制,适应并完善管理体制及管理者行为、心理等社会因素的约束与变化;MIS是涉及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的人、机工程,是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SE),因此必需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建设和维护MIS,去完成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优化、实施、测试和评价。
作为一项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无论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还是学校、科研单位,都可以建立本单位的MIS;不管在线实时系统,还是离线计算系统,都可以采用MIS将数据管理起来。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进行,MIS将出现在各行各业,将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开始应用以来,许多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和实施,但由于对MIS认识不足和技术手段上的限制,初期的大部分MIS不能成功运行,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2.2 电力MIS系统的实质
MIS系统的建设实际上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管理实践活动两者之间架设桥梁,而开发应用过程就是要实现数据处理方式由人工向计算机处理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及其复杂的,目前并没有什么成熟的技术或工具可以解流个问题,仍然要依靠开发者对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开发工作进行合理的部署。
图2.1 MIS系统构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