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文即将结束之际,有必要对本文所进行的工作及有关见解作一简要的总结。1、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权变管理理论。为了将已有的、较为分散和庞杂的权变学说的有关内容结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尝试以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中所运用的逻辑学思路为根本研究方法,力争将各种材料按其内在联系的逻辑性辩证地叙述出来,从而达到对权变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的目的。为此,本****调从管理学与管理哲学相融合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与抽象,从大量的权变理文档献中“蒸发”出对理论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的概念体系、基本观点、分支理论、逻辑前提、理论发生史和理论评析等几个“抽象的规定性”,并以这几个“抽象的规定”为线索给结全文,从而使全文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研究框架。2、在对权变学说知识体系的梳理中,本文首先简洁地概述了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从而在面上构划了理论的整体轮廓。接着按照“概念—概念框架—具体观点—分支理论”的逻辑递进顺序,对理论进行了具体展开。从而实现了点面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本部分,笔者尤其注意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中西“权变”概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辨析。从而为准确地把握权变理论的内涵奠定了概念的基础。笔者发现,这是以往的研究所忽略的,也是一些研究者对权变理论有着这样那样的误读的根本原因。3、在对权变学说的哲学审视和理论发生史研究中,笔者以导师崔绪治先生及其博士生尹卫东先生的有关研究为基础,深化了对权变理论的认识。崔绪治先生和尹卫东对于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历史形态演进及其内在逻辑等问题进行了精深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权变学说的哲学和理论发生史研究,就是建立在他们已有研究成果之上的,并在具体问题上进行了深化。如对于他们提出的管理理论前提研究即是对理论的人性假设进行研究的观点,本文在探究了权变理论人性假设的同时,还提出对于具体理论而言,其理论前提除了人性模式,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假设,如权变理论就是以“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在各分系统之间都应有一致性”这一具体设想建构其理论体系的。还有,根据崔先生提出的整个现代管理论是以主客体统一的系统哲学为基础的观点,本文具体探究了权变理论作为现代管理论的主要分支理论是如何体现主客体统一的系统哲学的。对于理论演进的内在逻辑问题,崔先生提出旧理论的内蕴缺失是理论发展的根本线索这一科学哲学的基本观点。
本文对权变理论演进的研究贯彻了这一观点,同时提出,就管理学而言,某一管理理论在整合各种管理学说上所进行的探索也是构成其理论发生的内在逻辑因素,本文也对此进行了探讨。3、本文提出了管理理论评价的“问题”、“理论”和实践三大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对权变管理理论的意义、价值和局限性进行了全面、客观和辩证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权变理论所涉及的“管理理论的丛林”和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两大管理研究的基本问题。最后,笔者以揭示权变管理理论对当前中国企业管理的启示作为全文的落脚点。必须承认,权变管理理论作为西方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无论是对于相关著作的翻译介绍还是其理论体系的研究,我国学者所开展的工作都还很有限。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就深感第一手资料的欠缺,大量存在的只是互相转抄。为此,笔者注意搜集并运用了一些原版资料作为弥补,但仍然相当有限。这是本文深感遗憾也无可奈何之处。另外,本文虽然有意识地加强了对研究对象的哲学渗透与审视,但不得不承认,由于笔者的哲学修养、理论思维能力的制约,取得了成果也相当有限。整个权变管理理论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