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因素及教学策略的探究(二)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了高一年级8个班级共376人,发放问卷376份,回收376份,回收率为100%,问卷采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并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形式。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学习的习惯与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喜欢的授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2)走访座谈
走访调查了高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和在高一年级任教的化学教师,就化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就有关教学问题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
2、调研结果分析:
(1)学习高中化学普遍感到难度变大
初中化学内容简单,化学反应现象大多比较单一,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化学主要从本质上(电子转移、离子参与、能量变化等)认识化学反应。学习的现象比较复杂、抽象,教学要求以理解、掌握为主。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59%的学生认为高中化学比初中化学知识难度加大,而知识难度的增加导致成绩退步,有39%的学生高中化学成绩与初中化学成绩相比有明显退步。
在了解对高中化学感到困难的原因时,一般都说高中化学一开始就觉得有跃度,概念多,不易听懂,需要较多时间去思考才能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而高中老师讲解都比较快;虽然大部分学生上课听得懂,但课后做题有困难或不会做题的调查显示分别占总人数的43%和12%。说明有些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实际上没有真正掌握。因为高中解化学习题,需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搞得非常清楚,并要记忆较多的特例(特别是离子反应方程式),对知识记忆要形成网络。这对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有较大难度。
(2)高中学习心理压力变大
考入重点高中,大多数学生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将来考理想的大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64%)认为高中化学学习有比较大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内容比初中阶段加深(38%)、周围同学存在竞争(51%)这二个方面。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知识难度增加导致学科成绩下降,使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必然给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成为造成大多数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心理负担重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初中升高中是选拔升学,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同学之间竞争更加激烈,也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压力。
当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目前存在不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个现实问题使一部分高一年级的学生有初三重负解脱后的“失重”状态,认为高一调整、高二学习、高三冲刺应该可以,学习动机不够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导致学习成绩快速下滑。
(3)化学学习方法的曲解——化学=记忆+解题
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化学学习还停留在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上:简单记忆的多,灵活运用的少,甚至还有错误的识记方法。通过座谈我们了解到,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基本上是上课听讲记笔记,下课做练习完成作业,不会自主地预习、复习,学习基本是被动的,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4%的学生对自己的化学学习现状并不满意,却没有对这种现状采取相应的积极的措施。34%的学生明知照搬初中学习方法已经无法解决新问题,却不知从何下手,27%的学生依旧照搬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应对高中化学。
高一化学课堂,教师注重通过化学实验把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阐述清楚,可学生们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均希望教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对难题进行讲解比较感兴趣,自己做练习次之,选取这两项的各占总人数的84%和78%。这表明,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学生都把学化学与记忆、解题划上等号,我们不能不说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4)学习中存在惰性心理,缺乏自主探索精神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示经常通过课外书籍和互联网等多种途径积极获取化学知识。44%的学生只是通过课堂这一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获取化学知识,课后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做题。12%很少看化学课本,很少预习复习课本知识,很少看课外书来巩固所学知识。当然“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这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
有11%的学生在课后无法搞懂课本上的内容,32%的学生即使上课能听懂,课后也很快会遗忘,只有23%的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会尽量寻找多种解法,其余的学生不是生搬硬套老师的解法就是凭感觉,没有真正消化吸收。
(5)对高中教师教授方法的适应程度
高中与初中的教学方法有相同之处,均以讲解法为主,但有些初中老师更倾向于保姆式的教学,事无巨细地讲解知识,总结题型,归纳方法,较多的精力放在解题技能的训练上,并对学生学习不断加以督促,时间加汗水不断重复提高。而高中老师的教学更倾向于系统性与网络化,重视单位45分钟效率的提高,对于解题方法虽有总结归纳,但往往由于题量训练不大,在学生缺乏主动思考探索的情况下只能掌握通性,对概念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同时还不断地忘掉。加上高一学生学习的科目太多,有些学生各科平衡能力较差,造成学生只图完成教师的作业,无法提高各方面能力。这些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都有不适应之感。
(6)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看法以及学习化学的原因
高一学生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显稚嫰,很多抽象且枯燥的知识会使学生烦躁,以至失去学习的耐心。从调查分析来看,采用实验这一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2%的学生喜欢动手做实验,78%学生喜欢老师做演示实验。化学实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途径。
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原因:一是化学作为必修课,二是为了高考需要。这不能不说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但是我们还是欣喜地看到很多学生认为不仅是对今后的学习还是对今后的生活来说化学都是很有用的学科,而且很多学生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他们学习化学最好的动力。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及对教学现状的调研我们发现:我校这一届的学生公费生与择校生学习基础相差较大,有些程度差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化学用语都没掌握好,比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由于高、初中化学知识密度的不同,初中化学知识点较少,高中课堂容量大,高初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上的变化,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不适应,一学期快结束时,有52%的学生达不到自己的学习期望值,有11%的学生开始出现滑坡,产生了两极分化。这在教学中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二、教学策略探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包括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认知方面包括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理解记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等,非认知方面包括动机、意志、性格、性别、学校和家庭、社会等因素,这些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基此,我们高一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两手抓:一手抓教材教法,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或疑惑,达到促进智能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一手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课堂教学旧中求新,做好过渡和衔接
为了使高一学生能在化学学科学习上顺利过渡,我们教师首先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我们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记录下来,做好高初中的顺利过渡和衔接。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因素及教学策略的探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