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济效益分析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除有较好效果外,对挽回粮食产量,取得经济效益也是明显的。据2005年、2006年调查,受害株比未受害株平均减产31.3%(见表七)。通过调查计算,2005年全市越冬后百杆有活虫68.6头,为大发生年,平均防效83。1%,每亩可挽回玉米74公斤,亩纯效益为72.55元,全市应用赤眼蜂面积10万亩,可挽回玉米740万公斤,获经济效益为740万元;2006年全市越冬后百杆有活虫58.9头,为大发生年,平均防效为81.0%,生产田每亩可挽回粮食43.3公斤,亩纯效益41.85元,全市生产田放蜂面积9万亩,可挽回玉米389.7万公斤,经济效益为376.65万元;制种田每亩可挽回玉米种子12.3公斤,亩纯效益为60.05元,全市生防1万亩,可挽回种子12.3万公斤,经济效益为60.05万元,2006年生防面积10万亩,共挽回玉米402万公斤,获经济效益为436.7万元;2007年全市越冬百杆有活虫39.1头,为中等偏重发生年,局部地区为大发生,平均防效为72.3 %,全市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10万亩,挽回玉米178万公斤,经济效益为203.6万元;1998年全市越冬后百杆有活虫102.9头,为大发生年,平均防效为72.7%,全市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32万亩(防一代螟22万亩,防二代螟10万亩),挽回玉米1248.0万公斤,经济效益为1497.6万元;1999年全市越冬后百杆有玉米螟活虫59.5头,为大发生,平均防效为73.5%,生防面积为24.3万亩(防一代螟12万亩,防二代螟12.3万亩),挽回玉米893.0万公斤,经济效益为714.4万元。(见表八、九)。
1995-2007年五年全市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236.3万亩,挽回粮食9762.9万公斤,经济效益10166.5万元。加上比药剂投心叶节约成本(亩节约成本2.05元,全市236.3万亩)484.4万元,共获经济效益10207.7万元(见表十)。
六、结论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成本低,效果高,通过几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一)有利于生态平衡
它是有益生物防治有害生物,无残留,保护天敌,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
(二)省工、省事、使用方便,成本低
应用颗粒剂投撒,每亩成本为3.5元,而应用赤眼蜂防治,每亩成本为1.45元,每亩可节约成本2.05元,且操作方便,每亩每次放4—5个放蜂点,省工、省事,方法简便易行。
(三)防治效果好
根据13年调查,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高于药防的效果,对第一代玉米螟的防效可达62.9%-76.5%,同时有压低二代虫源基数的作用,对第二代防效平均在53%以上。
(四)经济效益高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大发生年,每亩可挽回损失70元以上,一般年份也可挽回30—50元。
通过几年来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调查,效果是明显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实践证明,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工作。只有实行统防统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中生物防治措施,不仅保证了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又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是今后发展生物防治的方向。
附:
赤眼蜂对玉米螟卵寄生调查表
表一
项目
年份 调查日期(月、日) 调查 方法 调查地点 总卵块百株累计卵块 寄生 卵块 寄生率(%) 总卵粒 寄生 卵粒 寄生率(%)
2005 7.14-7.17 普查 灯塔、柳条、 邵二台、王家 77 71 92.2
6.20-8.26 定点 灯塔、王家 37 35 94.6
加权平均 114 106 93.0
2006 7.2-7.7 普查 邵二台、柳条、柳河子、灯塔 37 35 94.6 1480 1350 91.2
6.20-8.30 定点 灯塔 24.5 22 89.8 1960 1695 86.5
加权平均 61.5 57 92.7 3440 3045 88.5
两年加权平均 175.5 163 92.9 3440 3045 88.5
注:96年定点200株,总卵块49块,寄生44块。每块平均按40卵粒计算
赤眼蜂对玉米花叶率防效调查表
表二
项目
年份 调查日期(月、日) 调查地点 处理 调查 总株数 花叶 株数 花叶率(%) 防效(%) 备注
2005 7.11-7.17 王家、西马、柳条 生防 1300 64 4.9 81.6 单项调查
CK 900 239 26.6
2006 7.30-8.2 柳河子、小屯、制种田 生防 650 20 3.1 88.6 结合调查一代螟同时调查
CK 550 149 27.1
邵二台、灯塔、生产田 生防 200 8 4.0 85.7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