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系统的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随着数据处理方式和数据处理流程的变化而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控制不同,不仅控制的内容更广泛,而且要求更严格。人工会计系统一般从三套账册的相互核对,通过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内容控制方式保证数据的正确;而会计电算化系统则有人员管理、口令控制、权限设置、权限分配等一系列内部控制手段以及内部管理制度来实现。
二、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使会计人员从原来的抄写记账、算账、报账等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向于加强管理和监督方面,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应有的作用。
2.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数据来源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而且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又能始终得到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手工会计核算中记账不规范、不统一,容易漏记、错记等问题。因此可以保证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3.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
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众多会计人员为适应工作的需要,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更自觉地努力学习新会计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促使会计工作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系统中,财会人员在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下利用其突出的优势,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以及会计分析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从而达到真正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目标。
4.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
因为计算机不仅能存储大量的会计信息,而且在进行数据处理过程中有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准确性强等优势,相比于手工操作的某些局限性,能为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更详细、更准确、更及时的会计信息。例如绝大部分的会计信息可以被及时的记录、汇总与分析,亦可被随时查看、报送报表。行业、地区实施会计电算化,有利于提高经济信息资源的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共享性,同时经济信息的价值能得到更大的使用。
(二)会计电算化实施的现状
企业会计电算化基本普及,它不仅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会计工作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反馈的速度和准确度,还提高了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使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但是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一些企业管理基础相对薄弱,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造成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往往局限于替代手工会计核算,阻碍了企业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同时由于网络财务、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对会计电算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我国企业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注3)
(三)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统计调查显示,在美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90%以上,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普及率有60%~80%,中小型企业的普及率不及30%,并且分布极不平衡。在一些人看来,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所以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很多企业负责人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工作中的作用存在看法,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需够置硬件、软件,投入不少,确没有收益,并且,认为是否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部门的事情。因此,对人员培训,硬件设备和会计软件的购置等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也有一些会计人员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开展。
还有,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根本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种认识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十分不利。
2.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2013(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