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会计电算化在税务稽查中存在问题
会计电算软件易做假账,稽查环境更加复杂。由于会计软件种类繁多且软件开发的语言、开发工具不尽相同,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税务稽查人员,很难掌握软件的操作。电算化软件可以灵活地进行备份、恢复,再利用恢复后的账务数据进行数据的调整,很多软件都提供了业务处理过程的反结账、反审核功能,使得会计数据的删除、修改不留痕迹,使稽查人员难以应对。例如,近期曝光的某市税务局对一家大型连锁店进行稽查时,无意中发现一份总部下发到各分店的“(13)字第6.22号”红头文件。文件内容如下:因最近税务查的很紧,所有店面需将店面存折、账本、客户资料、签单本全部收好,不允许放在收银台。可以将加帐放在收银台。若有税务部门来查账,一定要他出示证件,并且快速将店面真帐关掉,开起加帐。店面员工不要轻易回答任何问题,若店面负责人不会回答或者难回答的问题一律回答“不知道”,并且打电话通知上级管理人员。若有需要签字的文件也要打电话请示看能不能签。由此看出,由于会计电算化企业数据处理量极大,税务检查不易逐笔全面核查对比,不法纳税人在计算机中制作记账凭证时,便抓住这一漏洞钻空子。先输入正确数据信息生成真实的记账凭证,在电脑中生成一套正确的账表,打印出正确记账凭证,不保存退出;再使用超级用户进入数据库,手工在数据库中根据需要修改不同的数据,输入不真实的数据信息后保存、打印,经计算机程序运行生成各类总账、明细账,实现会计核算并生成会计报表,即所谓的“加帐”。税务检查时,由于打印出来的假账、假报表无修改痕迹,作为检查证据的原始凭证与事先打印出的记账凭证又相符,符合会计逻辑关系,极易混淆检查人员的视线,逃避税务稽查。
6.资料保存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部门,其档案一般都是打印出来,字迹易褪色,保存的时间短,有些单位只把会计档案打出来,没有在电脑中做数据的备份,导致会计档案不完整。另外,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弱。财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数据往往完全暴露在所有用户的面前,只要会打开计算机,即使算不上一个“电脑高手”,往往也可以随意查询、修改数据,甚至可以有意地破坏数据,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恢复起来比较困难。例如,郑州中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国产装备的现代化和工业的自动化,是一家以自动化控制领域为主的专业性科技公司。公司主要业务是为自动化产品的销售、维修及自动化技术的改造服务。公司内部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雄厚的队伍,是中原地区目前最专业、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公司早在2001年就开始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加强会计核算系统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没有很好的明确对上机人员的权限管理,以至于财务人员从出纳到会计主管随时能控制账套下的所有内容。导致其后来公司的出纳人员离职时,拷走了公司的财务帐套资料,从而导致公司财务机密的流失。
7.电算化软件的售后较差
财务软件售后服务具有技术要求高、服务量大和期限长等特点。而现在从事软件销售以及代理公司更多的重视经济效益和销量,忽视了售后服务,造成软件出了问题没人管、无处问的状态。例如,某车行整个汽车的销售情况在帐上一目了然,但其保养尤其是维修部分其赠送的附件及维修配件品种多达几百个,而且不同时期的价格也不同,电脑里的统计表密密麻麻好几十页,就是无法汇总和导出。此时就需要一个能够顺利访问不同数据库甚至可以跨平台操作的特定软件,把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成标准数据,但现在公司已无法联系其软件公司中的相关技术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干瞪眼”,无从下手。
三、发展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策略建议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和数据处理方式,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更是对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方法的全面创新,这将促进我国会计理论体系以及实践操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促进我国会计制度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都应当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并且重视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持续开展。
(二)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计电算化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还要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同时,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企业要积极的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并且针对不同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培训。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建立起一支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型人才队伍,这也是促进会计电算化顺利开展的基础。
(三)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运作,财政部从199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一些规章制度,对于这些专门针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许多相关人员并不知道和了解,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违规了,但操作者不清楚,单位的领导也不知道,同时也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纠正,更谈不上有部门监督管理了。还有不少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虽然知道国家制定的规章,但并没有真正地实施这些规章制度(注3)。
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此外,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不要只盯住最先进的产品,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的复杂难以操作,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把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财务管理需要的各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完善。电算化内部制度建立后.抓落实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定期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有相应奖惩措施,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通过这些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提高税务稽查水平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2008(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