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内 容 摘 要
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经济迅速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市场经济正在强烈地冲击、改变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一系列传统特征,产生了许多新的经济形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会计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比如:市场主体不再是单一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个体经济也成了合法的市场主体,经济环境和经济关系都变得日益复杂,同时也对我国的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些年来,会计职业的社会职业关系及其作用力的实施范围更是充分显示出较为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从而使会计职业在复杂环境围绕之下处于一个特别的位置之上。会计在社会关系方面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得会计从业人员从事工作时容易受外界影响和牵制,处于各方利益中心的会计人员更是面临着比常人更大的价值考验,面临着责任与利益的艰难选择。会计的职业道德问题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内容以及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等各方面作一个系统的论述。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1制度不健全,不能严格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规范不完善,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具体的惩治措施,近年来出现的假账、虚列权益、偷逃税金、虚增利润等现象,制度上还不能完全限制其行为。没有专门的机构来对会计人员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没有详细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实行相应的处罚。而对坚持原则,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救济制度。
2职业道德品质败坏,诚信缺失。
会计人员中的极少数一部分人,长期不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追求奢侈生活、个人享乐,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采用欺诈、弄虚作假的手段大量侵吞国家财产,给国家和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弄虚作假、哄骗欺诈、偷税漏税、以权谋私等一些违背诚信的不良现象,使部分会计人员心理失衡,也参与到弄虚作假的行列中。
3部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缺乏,不熟悉会计制度及各项规章、规定,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有的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老化,不注重继续教育,对日益更新的会计知识不能及时掌握或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差,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
4会计工作处于从属地位。
市场经济时代企业要追逐利润最大化,企业的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要符合企业的需要,一些会计人员迫于单位领导胁迫,参与会计造假。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受雇于企业,其生活保障均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会计人员不得不考虑单位的利益,不能严格按会计制度办事。
(二)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
1、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关系在于单位负责人的从属关系。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而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的做假账,否则会使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甚至丢了饭碗,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而会计工作人员是处于被动的位置。
2、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3、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不强 。
因为会计人员整天跟“钱”打交道,首先必须清正廉洁,不为金钱所动,然而少数会计人员因为道德素质比较低,对法的意识比较淡薄,为了谋取个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做出了一些触犯法律的事情,比如挪用公款等等。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
4、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1)、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单位领导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实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2)、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而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造假的气焰。由于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使得会计人员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然而我们应该怎样使会计人员脱离这两难的境地和尴尬的局面呢,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
二.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随着经济改革向纵深进展,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际社会关系大大的复杂化,从而使不少人在物质财富中失去方向,导致一些贪污舞弊,滥用职权,行贿受贿等等行为的泛滥。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单位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带来其职业道德行为上的从属性。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下进行,单位负责人拥有充分的用人权,会计人员只有通过单位任命才能上岗。由于这种从属性往往使会计人员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单位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处在两难境地。在工作中,会计人员经常会遇到领导的意图与财经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度、规定相抵触的情况,有时,会计人员虽提出合理建议,但单位领导仍坚持其做法,最终导致会计行为失范。
我国法治体制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当前,满足国家宏观控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
(四)后续教育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对于已从业的会计人员,在其知识更新的后续教育中,应全面增加有关职业道德内容,并在相关职称系列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突出职业道德应占有的重要地位,以促使全体会计从业人员具备道德规范的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活到老学到老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因此,“学习”越来越成为生产的条件和终身的挑战。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法制与德治相结合
法治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和促进作用。新《会计法》已正式实施,为了保证《会计法》的有效施行,还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法规、规章,使《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具体化。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相继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总会计师条例》、《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一系列的会计核算制度等会计法规、规章、制度,基本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是,中国的法规、制度建设程度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健全和完善。近年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信息失真等问题,虽然与法律约束力不够有一定关系,但执法力度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大会计工作执法力度,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让那些胆敢造假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促使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模式,从而更好地行使会计职责。
(二)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不仅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自我觉悟,而且要辅以监督措施。由于目前中国还未建立起内容全面、操作性强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因此,加强管理机构和社会舆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外监督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财务工作的外部监督机构如税务机关、工商管理、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等执法部门要进一步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作用。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利用各种大众传媒工具,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会计的品行,谴责少数会计的不道德的行为;借助社会舆论的赞扬与批判,培养会计知善知恶的能力,引导会计惩恶扬善,在全行业中造成一种以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光荣、以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可耻,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浓厚氛围,使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深入人心。
(三)净化会计职业环境,切实解决会计人员后顾之忧
当会计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因坚守职业道德诚信从业却遭受辞退、解聘或降职降级等不法处分而影响到经济收入时,建议设立专项基金给予相应的补偿和救助,切实解决会计人员怕遭受打击报复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坚守职业道德,诚信从业的信心,培养他们有“相对独立人”的意识,使他们敢于并乐于坚守职业道德,诚信从业。同时,这也体现了会计人员的特殊劳动价值,使其劳酬相符,安心工作、恪尽职守,人尽其才。
(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目前,中国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还有一些人未经过系统培训就直接走上了会计工作岗位,由于工作的失误,对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单位和会计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将继续教育和培训列入其业务考核的内容,促使会计人员努力掌握更高的会计技能,提高会计服务质量,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乔宇东.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财会研究,2009
2曹冬梅.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高雁,浅谈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2007
5郭晓玲,浅谈会计人员只有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