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85
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摘 要:始发于美国次贷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不断蔓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许多人士对“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了质疑。本文将从公允价值的含义入手,辩证地看待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劣势,在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之后,结合各国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新修正新举措,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建议,以便我们尽快对其加以调整从而顺利走出危机笼罩。公允价值不能因实际操作中的缺陷而被摒弃,改进对其的运用以适应现实才是理性的选择。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思考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于2006年9月正式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SFAS N0157)一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J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上进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并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它是其他属性存在的基础,既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允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性、相关性的信息质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