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188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 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体制不完善、投资者的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带来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盈余管理在我国的运用,往往演变成一种利润操纵的行为,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不仅危害到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而且对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和原因,之后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最后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
一、盈余管理概述
1、盈余管理的涵义
目前国内国外都没有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形成统一的观点。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特定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盈余管理定义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或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漏洞或空白,“加工”会计信息,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平,以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9月,第11页]。
2、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分离,在两权分离的状态下,所有者(委托人)和经营者(代理人)之间便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所谓委托——代理关系是指资产的所有者以契约的形式将资产的使用权委托给代理人,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可依据规则对掌握的经济资源采取行动使其价值利益最大化,双方相互制约、相互激励。虽然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但就其本身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