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的路径变迁研究点击下载
引言
所得税会计,通俗地讲,就是研究如何对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的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般地说,财务报告中的税前会计利润就是会计收益,而会计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按照符合会计准则的方法确认、计量的总收益或总亏损。应税收益则是指按照税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的会计方法确认、计量的一定时期的收益,是确定应纳所得税额的基本依据。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虽都是会计学上的收益概念, 二者都可以按照理论上的推导公式, 即总收入减总费用等于总收益(或总亏损)求得,但二者是有区别、有差异的。形成差异的原因有二:
(一)收入、费用确认时间上的差异。按照国际惯例,财务会计依据权责发生制计算收入或费用,而税法出于对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考虑,采取收付实现制计税,待货币实际收到期间才确认损益。这种差异完全由于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计量的时间上存在差异而形成的,在计算口径上并没有不同, 因此,它在一个期间内形成,随着企业经营的持续进行,可在随后的一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属于时间性差异。
(二)计算口径上的差异。有些收入在会计上按照会计准则确认收入,而依据税法却不能确认收入;有些支出在会计上按照会计准则确认为费用,而依据税法却不能作为费用予以扣减。这种由于计入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的收入和支出在确认范围上的不同而形成的, 即其在某一时期发生,以后时期还可能继续发生,并不能在以后的时间内逆转的,是永久性差异,是一种绝对差异。
目 录
引言 3
一、 所得税概述 4
1. 所得税概念 4
2. 所得税的特点 4
二、 会计模式和会计模式的二分法 4
1. 所得税会计模式 4
2. 我国所得税会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5
3. 会计准则制定者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5
三、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模式 6
1. 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和所得税法规 6
2. 会计准则体系和所得税法规相互协调发展 6
3. 会计模式的二分法---基本会计属性的重构 7
4. 会计模式的二分法及其变迁路径简图 7
四、 技术性会计模式变迁的路径分析 7
1. 历史性的会计模式的路径分析 8
五、 广域权责发生制和资产负债观的解读。 9
1. 从权责发生制广域基础出发确认资产和负债 9
2. 建立企业的所得税会计的法律规范 11
六、 制度性会计模式变迁的路径分析 12
七、 计独立后的会计工作需要 12
1.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 13
2. 新准则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13
3. 新准则规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提减值准备 14
八、 所得税会计模式的新发展:OECD倡导的模式 14
九、 关于我国所得税会计模式的思考 15
十、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