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大和对教育经费收支管理的难度加大,要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只有加强内部审计的工作,才能进一步堵塞漏洞,使教育经费真正用到发展教育事业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做法和体会主要有六点:一、提高认识,把内部审计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二、加强领导,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三、突出重点,努力做好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四、建立各镇中心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和县直学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五、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六、深入基层,协助中小学校加强财务管理。
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健全了我县教育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了学校财务收支的管理,严格了财经纪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和合理使用,确保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教育 做法和体会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实践报告
1996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乡镇一间中学任教,1997年因工作需要调到县教育局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会计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我县是广东省的一个贫困山区县,全县有8个镇,38万多人口,有中小学校近200所,在校中小学生6.3万多人。近年来,我县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经费逐年增加,资金总量不断增大。随着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大和对教育经费收支管理的难度加大,局领导意识到,要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只有加强内部审计的工作,才能进一步堵塞漏洞,使教育经费真正用到发展教育事业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下面谈谈我十多年来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认识,把内部审计工作提到议事日程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县的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教育投入越来越大,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大,能否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促进学校的廉政建设,促进单位领导的廉洁自律,就越来越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同时,个别单位出现教育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局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及时加强财务收支的监督,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和阻碍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局领导通过认真学习《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有关法规,增强了抓好内部审计工作的紧迫感,更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及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抓好内部审计工作。
二、加强领导,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和制度
建立和健全教育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既是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经费的大幅增长为我们进行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局领导除了经常亲自过问、指导财务工作外,还在局里设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1名会计师和2名助理会计专门负责全县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我们审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财会、审计的专业知识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为了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我们健全了财务内部审计制度。每年初根据我县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省下达的年度审计工作要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每次内部审计工作结束后,我们都建立了详细的审计档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作好年度总结,并归档保管。这样,就为每年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连续性。
同时,为加强制度建设,我局对《翁源县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多次修订,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如2003、2005年,随着“一费制”和“农村免费教育”的实行,我们将《翁源县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重新制订了《翁源县教育财务管理暂行规定》,下发全县学校遵照执行。另外要求全县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如经费报销制度、财产保管制度等。
三、突出重点,努力做好财务内部审计工作
每年我们都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明确重点。2005年度由于学校负责人变动较大,该年度审计重点是经济责任审计;2006年重点安排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2007年度主要开展免费义务教育补助资金和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的审计调查;2008、2009年主要安排度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中,各种审计形式相互结合,灵活运用。如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对学校负责人任职期间涉及的经费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基建维修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也一并进行审计,并在审计报告中分别详细说明。同时,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严格按审计程序开展工作,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收支计划性不强,票据使用不规范和支出手续不够完备等。这些问题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数额大幅减少;二是未发现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三是故意违规的现象较少了。这些均从侧面说明我县学校财务管理正在得到加强,资金的使用逐步走向规范,效益在不断地提高。
四、建立各镇中心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和县直学校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近年来,我们在全面开展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单位领导离任时开展了离任审计。离任审计的开展,可以分清上下两任领导的经济责任,促使他们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督促单位领导按经济法规办事,廉洁奉公。2002年至2009年期间,我们对离任的38位中小学领导进行了济责任审计审计。审计中发现了个别单位存在的一些弊端:①部分单位开支计划性不强,收支不平衡,赤字巨大,债务负担过重,如仙鹤中学至2003年8月底止,帐面赤字218149元,未付费用140800元,赤字总额358949元。②违反规定发放补助,如坝仔中学违反县及教育局规定,于2006年8月用现金支付校长手机、电话费补贴4080元,不是用电话单按额报销。已责令学校收回补助,并按相关规定报销通讯费用。③违规借出学校资金。如坝仔中学违反教育局财务管理规定,于2002年7月将学校资金50000元,借给坝仔镇政府使用。④部分支出报销手续不够完备。对发现的问题我们已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近几年,我们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与前几年相比,学校违反财经制度的现象减少了,没有发现严重的违纪现象。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加强了对中小学领导的监督,对促进中小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我们在开展财务审计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积极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2002年,我们对2000~2001年度农村教育费附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以确保教育费附加能专款专用。那几年,教育收费成为最敏感的问题,我们于2003年4月对“一费制”收费和“一费制”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我县教育收费比较规范,资金的使用也能按省市规定执行,但也发现,实行“一费制”后,由于收费标准较低,我县教育经费比较紧张。
根据县政府、县人大的安排,2003年度教育部门进行部门预算工作试点,并下达了2003年预算收支执行计划。2003年10月,我们组织人员,对2003年1~9月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抽查了高中、县城小学、农村初中、中心小学、农村完小等各类学校共8间。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县中小学校通过部门预算工作,增强了预算意识,对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发现部分学校未严格执行预算计划,我们当即责成他们进行整改。
按省教育厅的要求,2008年我们开展了对2005-2006年度农村免费教育补助资金、教育救灾专项资金和2007年学校危房改造资金的审计调查。同时,结合财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检查工作,抽查了10个单位的农村免费教育补助资金、学校危房改造资金和教育救灾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从审计的情况看,资金的使用情况基本良好,各学校基本能执行省有关资金管理的规定,能够做到专款专用,未发现严重违反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现象。
六、深入基层,协助中小学校加强财务管理
在平时的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经常深入到各中小学检查财务工作,发现哪个单位出了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都及时作出严肃处理。同时对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单位,协助其做好这方面的工作。2002年11月、2004年5月、2006年7月和2008年4月,我们对全县中小学校的会计和出纳进行了四次业务培训,局领导非常重视,每次培训学习都亲自动员,大大激发了财务人员努力学习业务的热情,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对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财务人员,我们要求他们参加培训学习,直到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经过我们的协助,各校财务会计工作逐步规范化,财务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使我县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2年1月~2009年9月,我们共对离任的38个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单位8个,审计资金总额12.3亿元,查出违规金额56.8万元,并已整改、纠正完毕。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健全了我县教育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了学校财务收支的管理,严格了财经纪律,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和合理使用,确保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