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系统设计
4.1.1 设计目标
本系统在设计时应该满足以下几个目标:
采用人机对话的操作方式,界面设计美观友好、信息查询灵活、方便、快捷、准确、数据存储安全可靠。
全面展示商城内所有商品,并可展示最新商品及特价商品。
为顾客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商品信息查询功能。采用模糊查询查询数据。
会员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会员资料。
实现网上购物。
商品销售排行,以方便顾客了解本商城内的热销商品及帮助企业领导者做出相应的决策。
查看商城内的新闻公告信息。
用户随时都可以查看自己的订单。
对用户输入的数据,系统进行严格的数据检验,尽可能排除人为的错误。
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4.1.2 消费客户的使用案例
基于该系统的基本功能。从逻辑上将本系统中的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划分4个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分别为:产品目录浏览系统、客户账号管理系统、订单处理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这里采用统一模型语言(United Model Language 简称UML)来分析
图4-1 消费客户的使用案例图
浏览目录,消费者可以通过浏览产品目录或者搜索特定产品,查看和选择产品。当用户浏览目录的时候,可以遍历产品类别的层次,并且查看属于各个类别的产品列表
查看产品,当消费者通过浏览产品目录或者执行搜索到一个产品之后,就可以查看所有产品的信息,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描述、图片及价格。
选择产品,当查看完产品之后,消费用户就能够将其放到他们的虚拟购物车中,并选择要购买的产品。
搜索目录,消费客户也能够通过在产品目录中搜索特定的产品,查看和选择产品。用户能够输入包括产品名称、描述和SKU(库存管理)在内的各种条件,与搜索条件相匹配的产品列表将得到显示。
管理购物车,消费客户能够查看虚拟购物车内的所有产品,并且可以删除或者更新各项的数量。当客户删除产品项或者改变了项的数量之后,系统会从新计算订货的估价以及小价,如果顾客的购物车为空,就显示一个友好的警告信息。因为购物车没有与客户的账号相关联,岁消费客户不必首先登陆到系统就可以管理购物车。
付款,在查看和管理了购物车之后,消费客户就可以执行付款过程,为选择的产品下订单。如果用户还没有登陆到站点,系统会在继续处理付款过程之前,要求他们进行登陆或者建立新账号。在登录或者建立新账号之后,系统就会要求消费客户输入其信用卡信息。接下来,客户就能够查看其订单细节,提交或者取消付款过程。在查看订单的时候,客户能够浏览订单上的所有产品项,也能够查看各项的小价、运费、税收、以及订单的总费用。
登录,如果消费客户想要下订单或者访问其过去的订单,系统会自动提示其登录到站点。使用者可以在购物会话期间的任何时候进行登录。登录到站点需要输入创建客户账号的时候规定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的组合。如果客户输入了不正确的组合,系统就会要求他们重新登录。如果用户没有客户账户,就要建立新账户。
建立账号,如果使用者以前没有建立客户账户,则会要求在订单之前建立账号,当使用者创建了新账号的时候,必须输入姓名以及联系信息和帐单地址以及发货地址。建立新的账号之后就可以回到商务系统,并且使用规定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组合进行登录。
管理账号,登录到商务系统,或者建立新账号之后,使用者就可以管理其的账号,该
系统的账号管理功能只限于查看过去的订货历史。
4.1.3 商务客户的使用案例
在商务系统中商务客户所进行的活动比消费客户的简单,这主要是商务客户不需要用户接口与系统交互,其用例图描述如下
图4 商务客户的使用案例图
提交订单,商务客户进行的主要活动就是提交XML格式的电子订单,订单所包括的信息与商务可以付款过程中收集的信息相同。当商务客户提交订单的时候,必须提供用于登录系统的主要联系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信息
登录活动就是商务客户提交订单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商务客户在提交了订单后,就可以定期的请求订单状态,当商务客户请求订单状态的时候,也会要求提供主要的电子邮件联系方式和密码。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检验。
4.1.4 系统活动序列
定义了系统终端用户所进行的活动之后,后台的商务过程可以使用下图所示的UML来描述
图 5 系统活动序列图
4.15 系统模块
购物流程的模块如下图所示
图6 购物流程的模块图
客户管理模块如下图所示
图7 客户管理模块图
4.2 开发及运行环境
硬件平台:
CPU:P41.8GHz;
内存:256MB以上。
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3 Server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开发工具包:Visual Studio.NET 2005
WEB服务器:IIS
浏览器:IE5.0及以上版本,推荐使用IE6.0;
分辨率:最佳效果1024×768。
4.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名称为EBusiness,共包含11张表。关于数据库中的数据表请参见附录A。
5 相关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
5.1 ASP.NET 简介
ASP.net是Microsoft VisualStudio.NET的一部分,作为战略产品,不仅仅是 Active Server Page (ASP) 的下一个版本;它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 Web 开发模型,其中包括开发人员生成企业级 Web 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服务。ASP.NET 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与 ASP 兼容,同时它还提供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可生成伸缩性和稳定性更好的应用程序,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可以通过在现有 ASP 应用程序中逐渐添加 ASP.NET 功能,随时增强 ASP 应用程序的功能。
ASP.NET 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 .NET 的环境,可以用任何与 .NET 兼容的语言(包括 Visual Basic .NET、C# 和 JScript .NET.)创作应用程序。另外,任何 ASP.NET 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整个 .NET Framework。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技术的优点,其中包括托管的公共语言运行库环境、类型安全、继承等等。
ASP.NET 可以无缝地与 WYSIWYG HTML 编辑器和其他编程工具(包括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一起工作。这不仅使得 Web 开发更加方便,而且还能提供这些工具必须提供的所有优点,包括开发人员可以用来将服务器控件拖放到 Web 页的 GUI 和完全集成的调试支持。
微软为ASP.net设计了这样一些策略:易于写出结构清晰的代码、代码易于重用和共享、可用编译类语言编写等等,目的是让程序员更容易开发出Web应用,满足计算向Web转移的战略需要。
5.2 SQL Server 2000 简介
SQL Server 2000 是Microsoft 公司2000年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版本。它是一个杰出的数据库平台,可用于大型联机事务处理、数据仓库、以及电子商务等。 其特点有如下几点:
真正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图形化用户界面。
3.丰富的编程接口工具。
4.SQL Server与Windows NT完全集成。
5.具有很好的伸缩性。
6.对Web技术的支持。
7.SQL Server提供数据仓库功能。
5.3 ADO.NET 简介
ADO.NET是由.NET framework为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交互而提供的一组对象类的名称。我们知道,面向对象编程的有关主要优点是可以把各种复杂的功能封装在一个自包含的单元中,接着要处理的就是—个定义好的接口中,它由一些方法和属性组成
在ADO.NET中,我们将处理断开连接的数据集,在网站的访问者请求数据时,就要建立连接,传送数据,之后关闭连接。接着,访问者就可以修改数据,但这些修改不会在数据源中立即更新--在用访问者所做的修改更新数据库之前,必须重新打开连接。其优点是效率高,可伸缩性好。如果不使用这种断开连接的模型,就意味着必须一直打开连接,直到每个用户的会话结束为止。在Web上,有上千个并行用户,给每个用户打开连接在系统资源上是非常昂贵的。使用断开连接的数据可以使应用程序的效率高得多,并能处理更多的工作负载,即它们的伸缩性更好。
5.4 系统体系结构
该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三个逻辑层面,这三个逻辑层如下:
(1)用户服务层(User Services Tier),也称为表现服务(Presebtation Services),是用户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的端点。通常由WIN32或者基于浏览器的图形用户界面应用构成。在该层用户可以查看、输入和处理数据。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用户服务层就是整个应用。在该电子商务系统中,用户服务层由asp.net web forms构成,它可以让消费客户浏览和搜索产品,向他们的购物车增加产品,并且下订单。
(2)商务服务层,也称为中间层或者应用服务层,它负责封装事务处理、商务规则、数据访问及其他的核心应用逻辑。商务服务层可以有效地作为前台用户服务层和后台数据服务和数据存储之间的桥梁。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商务服务层将由在windows组件服务中执行的事务处理和非事务处理.net服务组件构成。
(3)数据服务层,该层负责检索和操作在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存储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将数据访问和操作分离到独立的逻辑层中,就可以将商品服务层从附属数据存储的细节中抽象出去。在该电子商务系统中。数据服务层将实现为一组封装了sql数据访问逻辑,并向商务组件返回结果集的存储过程。商务服务组件通过这些存储过程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整个电子商务系统的逻辑体系结构如图5-1所示。
用户服务
用户交互
页面导航
数据表现
业务服务
事务处理逻辑
业务规则定义
数据访问
数据服务
数据检索
数据操作
数据验证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
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系统(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