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乘客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公交乘客出行路径优化模型的研究。乘客给出出行的起点和终点,利用该技术,结合的发车频率、线路的运营计划,按照一定优化目标要求(例如换乘次数最少、出行时间最短、出行距离最短等),给出优化的线路出行方案供乘客选择。该技术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公交触摸屏和网络查询。
4)尽快制订与公交乘客信息系统有关的国家规范和标准
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是发展公交乘客信息系统的一大障碍。目前,各个城市按照自己的标准开发系统,彼此之间通用性差。不能互相兼容,不具备推广和形成产品的条件。发达国家很重视此类标准的制订工作,例如美国在1996年就起草制订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公共交通中应用的国家规范。
5)加强对包括公交乘客信息服务在内的乘客信息服务的管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建立乘客信息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对乘客的出行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如果不加以管理,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信息的准确性就得不到保证,不仅不能起到合理引导的作用,还会造成混乱。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此类信息的发布,改变“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但没人对信息的准确性负责”的现状。
6)在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乘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与其它交通方式信息系统相结合形成综合的乘客信息系统。
公交乘客信息系统因为其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产等活动密切相关,而处于一个优先发展的位置。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还需要紧密结合铁路、公路、民航等方式的信息系统,形成综合的乘客信息系统,如图2.1所示。
图2.1 乘客信息系统示意图
5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
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的研究对于公交乘客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乘客信息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乘客信息系统中以提供公交信息为主的部分称为公交乘客信息系统。公交乘客信息系统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在乘客给出起讫点后,自动生成最优的出行路径方案供乘客选择。 搜索与生成最优出行路径的理论模型就是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研究的实质是寻找乘客的出行在公交网或道路网上分布的规律。研究和建立更接近现实的模型,有利于得到更合理的公交客流分配结果。
目前,大多数的公交乘客信息系统都能根据一定的目标与约束条件出行距离、换乘次数等),在出行者指定的起讫点寻找一条最优乘车路径。但由于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心理的复杂性,往往单一的乘车路径并不能满足所有乘客的需要。例如,一些乘客希望选择换乘次数最少的乘车路径,而另外一些乘客则倾向于选择出行距离更短的乘车路径。即使是出行这选中的路径方案,在实际中也可能由于公交车辆满载或道路交通拥挤而被放弃。因此,一个先进、有效的公交乘客信息系统不能只为用户提供单一的路线优化方案,还应提供一定数量的合理备选路径出行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1公交出行路径选择算法思想
公交出行路径的选择就是用户从起点出发到目的地,究竟选择乘坐哪路公交车,如何换乘才最方便。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在已经建立好的公交网络上寻找一条换乘次数最少、距离最短的路径。现有的出行路径选择算法一般有两种模式: ①以换乘次数为代价换取空间上的距离最短[12];②以算法搜索时间为代价换取换乘次数最少[13]。在模式①中,起讫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已确定,需要在该路径上匹配公交线路实现两点之间的连通,搜索效率较高,但结果不一定理想。因为一条路径路程值最短,但必须转乘多次车才能到达,而另一条路径路程较长,却只要转乘较少次车就能达到,那么乘客大部分会选择后者,因为换乘所带来的不便和不可预期的等待时间往往是人们力图避免的。所以很多学者采用模式②,在这种模式中,需要集合的逐步扩展、排序、求交等,对于小城市的公交网络可能在搜索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忍受,但对复杂而庞大的大城市公交网络来说,对每条公交线路进行操作是不太现实的,并且该种模式并不考虑距离。也就是说,只要起讫点之间通过较少换乘能实现连通,无论多长的距离都是允许的。但在人们的实际出行中,还是希望能快速地(一般可通过距离来体现) 到达目的地,并且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公交网络的线路分布一般都是基于最短路径布线的[14]。
5.2几种最短路算法的特点和不足
公交乘客信息系统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