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免费获取|
毕业论文网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论文资料|
  • 论文开题报告
搜索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专业论文 -> 建筑论文 -> 随钻地层压力测试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二)
法律专业论文资料| 护理学论文范文| 动画专业论文| 新闻专业论文| 环境工程| 艺术设计| 社会工作| 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规划| 法律论文范文| 论文资料下载| 社会学论文范文|
信息计算科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资料| 法律论文下载| 环境科学论文| 医学论文| 报告总结| 食品论文| 社科文学论文| 政治论文| 医药医学论文| 论文格式范文| 建筑学论文范文|

随钻地层压力测试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二)

最新活动:微信集50个赞就可获取任意一篇钻石会员文档。详情见微信集赞换文档
随钻地层压力测试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二)  
 在地层压力测试过程中,空间发生三维球形稳定渗流时,渗流速度v是定值,所以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的和为零:
------------(3)
即:
 -------------(4)
 采用空间极坐标形式:
                           
 代入整理后得:
--------------------(5)
进行积分,得到:
----------------------(6)
可以知道边界条件为:
根据边界条件进行积分得到稳定渗流的压力分布规律
--------------(7)
则径向渗流方向的压力梯度      
-------------------(8)
由公式(2)渗流速度为:        
则球形渗流流量公式为:
 ----------(9)
 其中A为半径为r的球面面积,A=,由于远小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近似产量公式表示为
------(10)
 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地层压力测试是在所钻井眼内完成的,所以流体的流动形式不可能是球形的。地层流体通过探测器吸入,在稳态流动极限内,这种井眼影响用形状因子c表示,那么被吸入探测器的地层流体的流量qf可表示为:
 -------------(11)
 其中:rp—有效探测半径;
       C—形状因子;
       qf—从地层流入探测器的体积流量。
 
  图3 半球形流动示意图
  全球形时(相当于没有井眼的无限均匀地层)C=1,半球形时(相当于井壁为平面)C=0.5。对于均质地层,探测器与井眼的相比很小时,井眼的影响很小。根据测井经验,当ri/rw<0.05时,有效形状因子C为0.775,,其中ri为探头半径。
 将形状因子和有效探测半径代入公式(11),可得:
 -------------(12)
式中:qf—地层流入探测器的体积流量;
 p*—地层压力;
 P(t)—探测器内的压力;
 ri—探头半径。
所以               -------------(13)

图4 地层比率分析
 结合压降或压力恢复数据,利用方程(13)可以估计地层流动系数k/u和地层压力P*。P(t)与地层流量关系图由方程(13)给出,图4中出现一个负斜率直线段,在p(t)轴截矩为p*,令m1为斜率绝对值。如果已知m1,即可求出流动系数k/u。
 p(t)可以由井下仪器实时监测,qf则需要通过间接手段计算。由于地层测试器内部流程管线内流体物质守恒,流程管线内的积累量(qac)与地层流体流入量(qf)和活塞排出量(qdd)差值相等。
 -------------(14)
 微可压缩流体的压力不稳定理论可用等温压缩系数表示:
 -------------(15)
 其中:Vsys是流程管线的体积,导数是在压复过程中或由于流体瞬时压缩压力增加时Vsys中的流体体积减少量。液体体积与通过探测器出入探测器的体积相等,考虑到随时间的变化方程(15)可写为:
  -------------(16)
 其中:称为测量系统的压缩存储,由于等于流入探测器内流体的累积流量qac。因此有:
  -------------(17)
 所以:
-------------(18)
 代入(13)可得:
 ---(19)
P*—原始地层压力;
μ—粘度;
k—渗透率;
ri—探头半径;
ct—工具内流体压缩系数;
Vsys—工具流程管线容积;
P(t)—探头内的压力。
 公式(19)中不能确定的是工具中的流体粘度μ,渗透率k和压缩系数Ct。因为粘度是未知的,模型不能计算渗透率,但是可以从公式中推导出流动系数(渗透率/粘度),它是表征地层流体在地层中渗流特性的重要参数。dp(t)/dt和qdd由井下仪器测量计算 ,公式中的其他部分为已知。P(t) 与地层流量图为一条斜率下降的直线,在P(t)轴有大小为P*的截距。
 令:,  ,则公式 变为:P(t)=P*-m2dp/dt-m1qdd。由于实际测试时间较短,压力恢复不一定能恢复到真实的地层压力,但可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其相关系数P*、m1、m2。可以间接计算出k/u和Ct,但是由于腔内流体混杂,此时的Ct并不能绝对反映流体性质。
2.1.4井下自动计算程序设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

随钻地层压力测试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原创论文资料流程 相关论文
上一篇:控制温度应力进而达到裂缝控制的.. 下一篇:国外新型高温油井缓凝剂性能简介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地层 压力 测试 原理 应用技术 研究 2010-12-05 08:43:19【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发表论文

联系方式 | 论文说明 | 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钻石会员 | 硕士论文资料


毕业论文网提供论文范文,论文代发,原创论文资料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友投稿上传,如发现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并删除  E-mail: 17304545@qq.com

Copyright@ 2009-2020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