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注
盖板封闭覆土回填完成后,混凝土浇注成为最大难题,普通混凝土及常规浇注振捣方法无法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直接影响结构安全。
采取在反梁顶盖板处预留废泵管(直径125钢管)作为排气、观察管,在后浇带板底安装浇注泵管接口,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顶升技术,用混凝土拖式泵将自密实混凝土顶入后浇带内。同时在排气、观察管口观测混凝土浇筑高度,如果高出反梁则浇注完成,否则在混凝土初凝前灌入CGM灌浆料,保证反梁构件的完整。
后浇带盖板设计
1) 盖板设计为单向板,单层钢筋,主筋Φ14@130,分布筋Ф6@200。混凝土采用C30以上标号,受力钢筋保护层厚15mm。
2)盖板长度根据实际反梁间跨度确定,不应大于2m,利于运输,防止断裂。
3)盖板预埋M1Ф8钢筋吊环,安装时吊装用。
4)反梁盖板长度同梁宽,均预埋废泵管。
5)钢筋均采用结构剩余废料,如无图示规格钢筋废料,可采用其他规格废料等强代替。
后浇带支撑设计
后浇带两侧分别设置双排脚手架支撑,立杆纵横间距600mm,内侧立杆距后浇带边缘100mm,立杆自由端长度不大于350mm;大小横杆步距1800mm,且不少于3道,纵横扫地杆距地300mm;脚手架立杆底部设置50 x 100 x 250mm木方垫块,立杆上用U型托托住100x100木方顶紧梁底;后浇带两侧双排脚手架用脚手管连成一体以增加脚手架的稳定性,其间距同立杆,步距同小横杆。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后浇带封闭→支撑体系施工→防水施工→回填土施工→浇注准备→后浇带混凝土浇注→拆除顶升配件及支撑体系。
6.1支撑体系施工
1)根据后浇带支撑设计,后浇带两侧分别设置双排脚手架顶撑,用脚手管连成一体,以增加脚手架的稳定性,沿后浇带纵向每隔3m设置一道剪刀撑。
2)支撑体系加固时,同时施工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模板,在两道反梁中间的板底预留出800mm宽的模板空隙,以备安装混凝土顶升接口板。
6.2后浇带封闭
1)准备工作 后浇带钢筋清理绑扎完成后,经隐蔽检查验收合格开始进行后浇带封闭。预制盖板强度达到C30。
2)后浇带封闭 1300mm宽、80mm厚顶板盖板覆盖方法如图1 ;反梁盖板覆盖方法见图2
图1 顶板后浇带盖板覆盖方法 图2 反梁后浇带处盖板覆盖方法
6.3 防水施工
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75%后,开始回填反梁区格内回填土,分层夯实,按照设计要求由主楼向四周2%找坡。混凝土取样合格后浇注C15混凝土防水基层,要求一次压光。
借鉴出屋面管件防水大样图施工盖板预留泵管口节点如图3。盖板预留泵管口高度超过室外底面,回填土前做好临时封堵,防治杂物进入。
图3盖板预留泵管口
具体操作要点、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详见防水施工方案。
6.4 回填土施工
地下室顶板防水层保护层混凝土施工完成混凝土强度达到C15以上后,开始回填覆土至自然标高。具体原材料控制、施工技术、质量、试检验均按照回填土施工方案执行。
6.5后浇带混凝土浇注
1)确定后浇带浇注时间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规定:沉降后浇带应在主楼结构顶板混凝土浇筑完14天后进行施工。待主体结构施工完,经设计、勘察、桩基础施工单位分析沉降观测数据,经确认主楼沉降稳定后允许浇注后浇带混凝土。
2)自密实混凝土准备 混凝土要求为自密实高流态混凝土,塌落度值取250±20mm;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时间间隔约1小时)塌落度损失不大于20mm,且混凝土不分层、不离析;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为中砂,卵石级配符合泵送要求,粒径控制在5~16mm以内;为降低水灰比,加掺高性能减水剂;为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加掺粉煤灰及高炉矿渣粉;为补偿混凝土收缩和增强混凝土与管壁粘结力,加掺WEA膨胀剂。混凝土初凝时间8小时。
3)泵送设备 混凝土输送泵采用WSL90D-20柴油地泵,地泵技术参数:最大理论输出量91m3/h;混凝土输出压力14.3MPa。
4)顶升连接口、止回阀制作 连接口采用L50x50角钢、8mm厚钢板1400x800mm及500mm长泵管焊接组成。连接口制作见图4。
图4 顶升接口制作详图 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提前封闭施工技术(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