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注浆技术在深厚填土地区处理焦炉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应用(三)
(2)钻孔钻穿毛石层(约4m左右),开始下注浆管,注浆管下到孔底,注浆管管径25mm。用压浆泵将水泥浆通过注浆管而渗透到土层孔隙中,压力不小于0.3MPa,水泥浆连续一次压入不中断。每米注浆时间控制在20min,水泥浆180L;若水泥浆每米超过180L,可适当缩短注浆时间(根据地层变化作适当调整)。
(3)待毛石层水泥浆凝固后,再钻孔至-7m设计深度,下注浆管,孔口空隙用粘土、麻丝填塞,用不小于0.3MPa的压力注浆;灌浆先稀后浓,逐渐加浓,注浆自下而上,压力逐渐增加,但不得超过1.0MPa;自下而上分段拨管,每次拨管300mm ;每米注浆时间控制在25min,水泥浆150L,若水泥浆每米超过150L,可适当缩短注浆时间(根据地层变化作适当调整)。最后再钻孔至设计深度,下注浆管,注浆。
(4)终注标准:
1) 孔口返出水泥浆,且返出的浆量冒出孔口3m范围时,证明注浆完成。
2) 在规定的注浆压力下,注浆孔段的吸浆量小于0.4~0.6L/min,再延续10min即可。
(5)封孔:注浆完成,灌浆管不拔出,用C35细石砼将管周围填塞密实进行封孔。
(6)施工顺序:根据焦炉不均匀沉降的特点,本工程先进行底板四周地基的注浆施工,再进行中间的注浆施工,而且跳孔施工,相邻两孔注浆间隔3天,注浆压力也从底板四周0.3 MPa到中间逐步提高到1.0MPa。
(7)注浆压力控制:机侧和焦侧由外向内,注浆压力依次按0.2MPa递增,由第一排注浆0.3MPa递增至第四排注浆0.9MPa(由外向内),中间两排注浆压力为1.0 MPa。南北两侧也由第一排注浆0.3MPa递增至第四排注浆0.9MPa。
4.5 特殊情况下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
(1)在注浆过程中,发现浆液冒出地表即冒浆,采取如下控制性措施:
1) 降低注浆压力,同时提高浆液浓度,必要时掺砂或水玻璃;
2) 限量注浆,控制单位吸浆量不超过30L/min~40L/min或更小一些;
3) 采用间歇注浆的方法,即发现冒浆后就停灌,待15min左右后再灌。
4) 适当加入速凝材料,缩短浆液的凝固时间。
(2)在注浆过程中,当浆液从附近其他钻孔流出串浆时,采取如下方法处理:
1)适当加大孔距;
2)在施工组织安排上,适当延长相邻两个孔施工时间的间隔,使前一孔浆液基本凝固或具有一定强度后,再开始后一钻孔,相邻孔不要在同一高程钻孔中注浆;
3)串浆孔若为待灌孔,采取同时并联注浆的方法处理,如串浆孔正在钻孔,则停钻封闭孔口,待注浆完后再恢复钻孔。
4.6 本工程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如何将深部的土层处理达到设计要求。
由于受到场地限制,注浆塞无法安装,注浆时压力上不起来,采取的方法是分层,在每层注浆前,将注浆管周围封闭好,在注浆管上安装阀门,待注浆完封闭一段时间再注浆下一层,有效的解决了浆液封闭的问题。
4.7 注浆加固效果
从2008.7.29日开始注浆施工至2008.10.30日施工完成后,焦炉整体提高了40㎜,焦炉顶板基本上已调整到同一个水平面,平均高低差小于±5㎜。自10月30日炉体加固结束到12月10日炉体主体砌筑完为止,(焦炉炉体荷载已达1.5万吨,占总荷载的83%),对沉降观测跟踪测量数据表明,不均匀沉降值最大4.6㎜(参见表1),远远低于规范允许值,沉降速率从当初的0.035~0.05m/d下降到处理完时小于0.01mm/d。炉体的整体沉降趋于平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表1 沉降观测表
观测日期 沉降量(mm)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3.10 62 48 35 42 26 39 第一次观测,地基未加固前
5.23 1 1.5 1.1 1.1 0.6 0.8 5.11日找平后的基准
压力注浆技术在深厚填土地区处理焦炉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应用(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