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学生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如何针对学生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火克堂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又赋予了德育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这就给当今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针对学生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适应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要做到“六要”:
一、要坚持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任何一个国家办教育的宗旨都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服务于本国的政治、经济建设。在当今现实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弃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而铤而走险、忘国忘本的人也不泛有之,他们对国家、民族的稳定、发展、强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邓小平同志说:“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适应国家、社会的需求为起点,才能培养出合格加创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主渠道的功能,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传统美德教育,并将“五爱”等一系列教育适时有机地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中,做到“教书育人”,让学生学会做人。
二、要体现教育内容的层次性
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使之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行为的自制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各人性格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同一活动的兴趣也不同。因此,教育活动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体现层次性,才能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并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如在学生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低年级以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为起点设计出内容简单具体、形式新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方案来加以实施;高、中年级除了联系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外,还要将内容延伸、扩展,并适当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只有拨动学生思想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方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可开展类似的系列教育活动:爱花草树木——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等。
三、要重视教育过程的延伸性
教师教育学生的时间是短暂的,只有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时间才是长久的,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不足一天的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则是在社会上和家里度过的,尽管学校、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内容的严而有度的教育,但也有学生在校内是一个样、在家里是一个样,而在社会上又是另一个样,这种现象却是屡见不鲜的。如学生在校内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爱劳动、有集体荣誉感的好学生,而在家里就不一定是这样一个孩子,在社会上也不一定就是这样一个好公民。因此,教师就必须将校内育人过程延伸到校外,在通过侧面调查、了解学生方可知道教育效果如何,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适时采取补救措施,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整体教育效果。
四、要将意志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优良的作风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如何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和坚强的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是新时期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众多的小学生都处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部分学生的身上已较难觅到踪影。他们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总是求助于家长,而家长总是有求必应,这有悖于教育原则和时代的要求。因此,学校家庭要协调一致,对少年儿童从小就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针对少年不同的年龄特征对其实施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受挫折的能力。可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进行思想教育和传统教育;可设计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寓教育于活动中或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锻炼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要强化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
少年儿童对是非问题的判断能力差,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却极强。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少儿的“严密监视”之下。有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家长,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家长也不应该例外。因此,教师、家长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因其事小而疏忽大意;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崇拜的人,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六、要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尽管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仍然有思想、有情感。在师生心理不相容的地方,很难采摘到香甜的果实。只有“通情”,才能“达理”,才能使教师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要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心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师生只有在平等、和谐、亲切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
总之,德育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才能提高工作实效。
如何针对学生实际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