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乐趣
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 张 磊
《复制与粘贴》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4课,内容主要呈现的是通过帮农民伯伯收果实以及帮爸爸妈妈准备早餐,学会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的情境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旨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和“粘贴”命令复制图形。
(2)使用“选定”工具移动图形。
(3)掌握图形剪贴、复制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复制、粘贴图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帮农民伯伯收获果实以及为爸爸妈妈准备早饭的情景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和“粘贴”命令复制图形。
难点:应用“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歌曲创设情境,引发学习需要
教师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同时出示一幅画《丰收图》,图中有苹果树、桔子树,树上有的果实还未成熟,有的果实已经成熟掉到地上。教师:“农民伯伯们太忙了,看那么多果实都成熟了,都掉在地上多可惜!我们一起来帮农民伯伯收果实,好不好?”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渲染气氛、结合季节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活泼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情境。用“劳动最光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任务驱动学习,培养操作技能
任务一:选定与移动:将掉落在地上的苹果和桔子分别放到苹果筐和桔子筐里。
教师讲解并演示选定地上的苹果,再移动到苹果筐里,请学生观察。学生发现问题:苹果在被选定时周围有白色方块,放到筐子里把筐子遮住了,怎么办?请学生思考。请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如果没有正确答案,教师揭示答案:透明背景的运用。
学生自主操作,把掉在地上的苹果和桔子分别放到苹果筐和桔子筐里,完成任务。
请学生上台边讲解边演示:帮助老师来把苹果和桔子都放进筐子里。未完成的同学继续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指导,学生尝试练习选定移动的方法。通过在演示中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引入下一个教学内容——透明背景的应用。由学生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任务二:复制与粘贴——为家人准备早餐。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地上的苹果和桔子终于都收拾好了。同学们劳动的感觉怎么样?爸爸妈妈平时都很辛苦,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减轻她们的负担,今天老师就来教同学们为家人准备早餐好吗?”
教师出示“餐桌图”。“每个人一杯牛奶一个蛋糕,可是老师这边只有一杯牛奶、一个蛋糕,接下来就要看同学们的了,自己家里有几个人就准备几份,怎么办?”学生:“使用复制。”
教师板书课题:复制与粘贴(揭题)。
请学生看书自学,并尝试练习复制、粘贴。
请学生上台边讲解边演示。
学生继续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请完成最快的同学上台演示,讲解整体复制的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课本内容,加深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完成任务速度的对比,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进而学会整体复制的技巧,在老师适时的指导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创设活动氛围,巩固强化技能
任务三:复制、粘贴大练兵
游戏一:冰糖葫芦大王。
游戏二:花环公主。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老师准备了冰糖葫芦和漂亮的花环奖励大家。不过老师这边的冰糖葫芦上只有一个山楂、花环也只有几朵鲜花,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请自选其中之一完成,然后我们要评选出“冰糖葫芦大王”和“花环公主”看谁又快又好地完成冰糖葫芦和花环。
作品展示,相互评价,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评价,让学生勇于表达思想,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质,并学会借鉴别人的优点。]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小结操作要点:在图形的移动和复制前,我们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选定)只要你掌握了这几种方法,就可以再画图的时候省去很多时间,并且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把握好学习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反思】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复制与粘贴》处于教材中画图教学单元的中后期,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复制、粘贴和移动图形,为以后学生更好地使用电脑进行绘画做准备。教材是以复制蝴蝶为例讲解选定、复制、粘贴的步骤,根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出发,通过创设帮农民伯伯收获果实以及帮爸爸妈妈做早饭的情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1.歌曲导入,让学生情动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中设计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兴趣有一定的差异,如何让学生乐意学习是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关注的一个重点。教学中本人引入学生学过的一首歌《劳动最光荣》,引出“帮助他人、热爱劳动”的主题取代了教材中的草地、蝴蝶;从学生都喜欢的歌曲上开始,通过选定、复制等操作,并至始至终贯穿一个主题活动:热爱劳动,层层深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
2.任务分解,让学生手动
在设计"任务"时,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与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培养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则需要在关注"双基"目标的基础上,向能力目标倾斜,因此将能力目标细化分解为两个任务:任务一:选定与移动:将掉落在地上的苹果和桔子分别放到苹果筐和桔子筐里;任务二:复制与粘贴——为家人准备早餐。两个任务为递进关系,通过第一个任务的完成积累了完成第二个任务的相关经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成功构造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技能巩固,让学生行动
新授教学后,教师把练习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绘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构图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花环,这对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也是一种培养。
4.赏析交流,让学生心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评价环节也相当重要,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本节课主要从对学生作品的交流赏析,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让学生在赏析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一部分课文内容,对教材顺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先带领学生学习了图形的移动,然后才去学习怎样复制、粘贴图形。整节课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达到了较好预期的效果。
引用:
《飞天圆梦 诗与画的约会——制作演示文稿作品教学设计》,《中国信息技术教育》09.12
体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乐趣与教学反思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