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门学科,但是仅仅是对技术应用感兴趣。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虽然信息技术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科,给人的感觉比较具体、形象,但对于其理论(概念、定义、原理等),学生往往觉得很抽象,难以理解和接受。而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能以旧带新,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提升到抽象,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关键词】类比 举例 网络 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类比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恰当运用类比的方法,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加深记忆。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教学的一大“法宝”。
一、类比教学法的定义
类比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在教学中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和具体的、容易接受的、有形的事物进行比较,从熟悉事物的属性中找出共同点,分析事物的本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
例如:讲授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什么要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于是我引用了这样的类比:“文件名字就像人名,人名由姓氏和名字组成,文件的主文件名就像人名,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来识别各类型的文件”这样讲解后,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二、类比的作用
类比思维是信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开普勒说“我珍视类比胜于任何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康德曾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类比的教学法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通过类比后变得容易理解,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类比变得清晰,把学生难于记忆的知识通过类比后变得容易记忆,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思维过程和形式,把科学的客观性、逻辑性与一些艺术手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信息世界。
三、常用的类比教学法
1、直接类比
直接类比就是从自然界或者人为成果中直接寻找出与创意对象相类似的东西或事物,进行类比创意。
例如:直接将IP地址与电话号码类比。IP地址是一台主机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标记,电话号码也是电话在群体中的标记,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电话号码也是由长途区号和市号组成,如此类比可以帮助理解IP地址
2、拟人类比
拟人类比法就是使研究的对象“拟人”化,赋予其感情色彩。也称亲身类比、自身类比。这种类比就是把自己融入所考虑的问题中,自我进入“角色”,产生共鸣,以获得富有创意的想法。
例如:防火墙,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的一种互连设备。它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可以类比成:学校的门卫和保安,为了确保学校环境的安全,保安对进出校门的人进行判断,决定是否放行。陌生的人想进校园必须先接受保安的查问,查问通过允许进入前他还必须在出入登记本填写个人资料。
3、同名概念类比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进行管理或辅助设计的工具,所以很多抽象的概念都是引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名词术语,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类比学习。
例如:计算机的病毒可以和现实生活中的病菌进行类比,它们都具有潜伏性、激发性、破坏性,防止的办法都是“注意入口”;“菜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人皆知的概念,其实计算机中的“菜单”也有类似的意义,它是把计算机中的命令分门别类地排好,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
四、类比教学法应用举例
在网络技术应用模块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概念与原理,诸多理论内容晦涩难懂,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困难重重。 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与“网络基础”模块中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作类比,能够更形象的让学生想象出“网络基础”模块中基本概念所要表达的含义,既生动形象、有使学生容易理解。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网络协议 ——交通规则
网络协议是指通信的双方在通信时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如果单纯讲概念,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制定这些规则有什么用途。这时,教师可以列举几个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协议",例如:在中国,车辆行驶时,必须遵循右侧通行的规则;而在英国或英属殖民地,则遵循左侧通行的规则。这些规则其实就是在通行时必须遵循的"协议",如果大家都遵循这些协议,交通秩序井然,否则就会混乱不堪,网络也是如此
例2、交换机——单位或小区的书信收发员
交换机:能把用户线路、电信电路和(或)其他要互连的功能设备根据单个用户的请求连接起来的设备。交换机可以类比成:单位或小区的书信收发员,负责将发行人的书信收集起来送与邮局部门,或将邮局部门送来的书信送到每一位收信人的手中。
例3、信息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占用专用线路,信道利用率低,但传输质量高)分组交换(线路利用率高,但传输质量受影响)——用学生放学后去餐厅吃饭所走的线路来类比:电路交换相当于为每个班建立专用的通路,只允许该班使用此线路,即使线路空闲,其他班也不能用该线路;分交换相当于每个班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到达餐厅的多条线路,赶往餐厅后再集合吃饭。
例4、OSI参考模型中各层次的功能
设置邮局寄东西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问题,通过类比的方式解释、引导学生理解OSI参考模型中各个层次的大概功能。
现在我们要从甲地寄一批货物到乙地,就像现在甲同学与乙同学在用QQ进行视频语音通信,讨论学习上碰到的难题,有视频有语音,还有文字是如何传输的呢?
a.我们寄出去的可能有信、书、日用品等日常用品,五花八门。就像我们电脑中的各式各样的文件一样,像甲乙同学聊天用的语音、视频、文本等。(信、书、日用品等类比于网络中要传送的数据,对应于OSI参考模型中的应用层。)
b.邮局收到我们的物品后,都会用布袋装起来,看上去每个袋子都一样,而网络的表示层则把应用层的数据进行文本格式化,显示代码转换,形成统一格式。
c.现在邮局要开始运送了,先和对方的邮局联系协调好运输事项,确保可达(对应于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持、协调通信。)。
d.接下来货物到了车队这里,车队要采取措施,确保货物的安全,正常到达对方(对应于OSI的传输层)
e.从甲地到乙地的路不是一条直路,可能有不少岔路,也要拐不少弯,在岔路口选择那条路走,拐弯时怎么拐都要指挥好,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条最佳的路径送货(最佳运输路线的确立,保证东西最快运送,对应于OSI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在网络上的数据也一样,这就是网络层的功能,决定传输路由。
f.我们收到的货物很多,每辆的容量是有限的,就要分好多车装,每辆车按顺序编号。数据也一样,一个数据包会很大,不容易发送,要将它们拆分成数据帧,为防止错乱要进行编址、编码。
g.最后车子走在道路上,有公路、铁路等。数据在双绞、光纤等线路上传送到对方(对应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
传达到目的地后,所有的工作就相反,在整个体系中上层对下层提出要求,下层对上层提供服务。
例5、在OSI参考模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每经过一层到底是附加协议还是去掉协议?
对于这个知识点,学生总是为了考试而记忆,经常会把知识点弄混淆记反了,在会考复习过程中,我就让学生将网络中的“发送方”类比于我们写信,为了保证信件的正确到达,我们把信纸塞在信封里,信封塞在邮包里,邮包又装到集装箱……包装越来越多,即“封装”,附加协议;“接收方”理解为收信,刚好与发送方相反,直至我们把信纸从信封拿出来,包装层层减少,即“拆封”,去掉协议,协议用“包装”来类比。通过一个简单的类比理解,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网络通信原理的这个知识点。
以上仅举了几个例子,我用类比教学法,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通过类比后变得容易理解,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类比变得清晰,把学生难于记忆的知识通过类比后变得容易记忆,实现了较高的学习目标达成度。
五、应用类比教学法应注意什么
1、类比中的对象要为学生熟悉并能够理解的,必须是学生熟悉、易懂的,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活和年龄,否则类比就失去原有的作用,反而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糊涂。
2、发掘教材中的类比因素,掌握丰富的类比资料。教材、教参上的类比例子不多,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发掘类比因素,把平时积累的类比资料选入教案,有的放矢。否则,只凭课堂上的灵感,随便举例,打比方,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3、要尽量深入研究两个对象的共同特性和个性,类比要贴切。类比的例子要恰如其分地表所要说明的事物,要求教师在讲述两个对象共性的同时,强调各自的个性,以免形成错觉。
4、注意语言的严格性,类比教学所用的语言,要生动准确,富有趣味,幽默的语言才更具有吸引力。
六、结束语
类比方法是教学的“法宝”,它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生活阅历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我们教师应努力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在类比时必须选取适当贴切的例子,恰如其分地表示所要说明的事物,同时也要强调各自的个性,以免形成错觉,以免画猫不成反类虎。我们需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姜凤华 著
2、《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李春 编
3、《类比教学法在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彭宗举,沈明炘,赵一鸣,2007
浅谈类比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