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套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三)
本主题共有10个内容要点,由表可知,教科版教材按课标的基本要求讲解了所有的内容要点,因而与课标完全匹配;地图版教材除了没有介绍“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内容要点外,对“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要求和信息来源”也仅提到而己,未做详细的说明,因而其匹配度要小一些(85%)。关于两套教材对此主题的扩展情况,具体见表2-2:
表2-2两套教材对“信息获取”主题的扩展情况
教材版本 增加的内容要点
教科版 1、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2、文件及其类型;3、下载效率的提高;4、网络数据库的评价;
地图版 1、信息的作用;2、信息的数据化表示:3、因特网提供信息的方式;4、网上获取信息进阶;5、电子档案袋;
从表2-2可以看出,两套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标都进行了补充和扩展。其中,地图版教材增加了五方面的内容,有四个内容都是介绍信息的相关知识,设置“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和“信息的作用”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信息”这一基础知识的理解;“因特网提供信息的方式”和“网上获取信息进阶”侧重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和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电子档案袋”主要应用于师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教科版教材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其中,“文件及其类型”、“下载效率的提高”侧重于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蕴含在信息技术中的基本思想方法;“网络数据库的评价”的目的在于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信息辨别的能力。
(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本主题主要包含信息处理的三种基本方法:使用通用工具软件处理、直接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和使用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其中,使用通用工具软件(如文字处理、图标处理和多媒体加工软件等)处理信息的内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比较熟悉,因而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不再侧重于软件的功能使用和基本操作,而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对方法进行提炼和提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需求使用文字、图表及多媒体信息工具恰当的表达意图。后两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因而只需要学生对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为以后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初步”的学习打好基础。关于本主题,表2-3列出了两套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要点与课标的符合度。
表2-3两套教材与课标的匹配情况(“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
教材版本 主题:信息加工与表达(共6个内容要点)
涉及到的内容要点的总数 缺少的内容要点 增加的内容要点 匹配度%
教科版 6 0 5 100
地图版 5.5 0.5 3 91.7
由表可知,教科版教材按要求对本主题的6个内容要点做了介绍,完全符合课标。内容要点 “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课程标准中指出“合乎规范的使用”属于高级的技能型操作目标,要求学生“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关于此内容点,地图版教材虽然简要的介绍了“网页上传”的有关知识,但是对“发布信息的具体操作”没有介绍,因而符合度算作5.5/6。至于对此主题内容的扩展,通过分析可知,教科版增加的内容多达5个,地图版教材增加了3个。
(三)信息资源管理
在介绍完信息获取、加工和集成后,还应该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信息资源管理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信息加工和表达等内容的补充,还是学习“数据管理技术”选修模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准备。对学生个人而言,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如形成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识、有效的分类和检索等,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相当有益的。关于本主题,表2-4列出了两套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要点与课标的符合度。
表2-4两套教材与课标的匹配情况(“信息资源管理”部分)
教材版本 主题:信息资源管理(共5个内容要点)
涉及到的内容要点的总数 缺少的内容要点 增加的内容要点 匹配度%
两套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