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的延伸思考
(一)、分组要有原则
小组合作不可随意,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别、能力、知识结构等组成2~5人的小组。分组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教师引导和自由分组相结合。组内异质有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不同智能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增强自信和激发成就动机;组间同质(基于相同的成员结构)有利于开展公平竞争。
学生一般有优势趋同和排差心理,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分组,往往形成强强联手,要么就是弱势结合,组间悬殊,不易开展组内协作和组间竞争。但是异质分组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学习能力的强弱搭配,不加以相关的监督和指导,又会造成组内的伪合作: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充当“救世主”, 大包大揽,减少普通学生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师需要作大量的思想工作,使分配的小组有利竞争也有利合作。不管异质还是同质,都应提倡小组成员的互教互学,这不仅有助于小组任务的高质高速完成。更重要的在于,当学生掌握将其知识和技能教给其他同学时,在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时,也可以加深度自己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深层理解和熟练掌握。
(二)、自主探索和积极合作是辩证的统一体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仍然有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有效使用。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积极与其他成员沟通,相互了解子任务解决的进展情况,共同讨论遇到的问题、交流和共享经验;在各自子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努力做好相互工作成果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作品,这就是合作学习的真实体现。
(三)、作品展示、评价的必须
在展示各小组作品,教师也要引导大家说出自己的感受,提出改进建议与方法,以便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不断完善与提高,甚至可以产生新的任务,使学习成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
要在相互交流和经验总结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要特别注意小组成员的学习评价问题,实现以评价促进发展,而且评价本身也是信息素养的一部分,应培养学生学会评价的能力。评价还包括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交互氛围与效率、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方法与手段、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多方面。长远自评和小组自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省和评价的能力;组内互评是一种主持式评价,由组长主持,组员互评;组间评价是一种交流式评价,教师评价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评价,以肯定性评价为主,从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进行鼓励,使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
综上所述,也是一个完整的合作学习的充分必要条件:成员的确定,任务的分工、合作、交流、评价。当然任务主题的选择也是关键。不管应用何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教学,切莫因时间的问题将其“快餐化”,“欲速则不达”。
希望此文给信息技术教育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有一些提示与帮助。
对基于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的延伸思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