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编号:JR595 ^论文字数:2289,附开题报告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与通货膨胀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了最近二十多年来的货币政策,及通胀率,浅析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利用SVAR模型探讨了稳健货币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货币量、信贷规模)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研究认为由于新常态时期金融结构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应由以数量型调控转为以价格性调控为主,从而更好的控制通货膨胀。 【关键词】新常态 通膨预期 货币政策 SVAR 从1984年到1989年,零售价格指数从1.177增至2.034,原因是货币供应在这几年增加太快,流通中货币M0从482亿猛增至2099亿。从1993年到1994年通胀再次发生,零售价格指数从2.549增至3.102,流通中货币M0从4746亿增至5729亿元。通胀的原因也是货币供应增加得太多。当这两次通胀发生时,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实行适当的货币策。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让货币在一年内增加了50%。当时中国进行国营企业的改革,给予企业部分的自主权,同时也给予银行部分的自主权。因为增加贷款能帮助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一政策引起银行大量贷款,增加了货币供应,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通货膨胀发生与中国人民银行能否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有关。 改革开放到1989年,我国的货币发行量已超过20%的速度增长,90年到04年,货币更是以超过33%的速度增发。中国实际货币供给量大大高于理论上的货币供应量。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10%,而货币存量平均增长速度是31.5%,个别年份的甚至超过4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贬值速度在20%以上!【1】一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通货膨胀史。 经过90年代初的房地产和开发区热,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问题已相当突出,当时中国政府和中国央行面临化解金融风险和防范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在1998年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过去一些年代货币和信贷大起大落相比,近几年我们终于把货币信贷的增长调控得比较平稳了。
|
| |
上一篇:三峡水利与浙能电力的财务分析报告 | 下一篇:浅谈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析 我国 货币政策 发展 通货膨胀 问题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