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1,农村信贷应该如何真正服务“三农”?
答:前些年信用社存在背离服务宗旨,经营管理粗放,只求速度不讲质量的经营思想,给农村信用社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沉痛的教训再次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阵地在农村,服务在“三农”,如何找准市场定位,找准发展空间,发挥优势,在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服务于“三农”,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创新机制,坚持服务方向。农村信用社是由辖内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自愿入股,主要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其性质决定了在业务发展中,必须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也是广大农民对农村信用的希望,一是从产权制度设置上,确保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二是权力机构以决议的形式,明确“三农”定位。三是在经营计划上,确保“三农”资金投入。
2、创新措施,加大有效投入。在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基础上,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信贷原则,树立靠支农求发展、靠支农增效益、靠支农降风险、靠支农树形象的意识。并通过创新工作措施,积极增加信贷有效的投入,立足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建立健全人才交流竞争机制,对部分发展缓慢,内控制度滞后的信用社(分社)负责人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整体竞争实力,按照“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加大考核力度,突出效益导向作用。
3、创新产品,拓宽服务领域。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经济发展已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和工业化。“三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农村信用社要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效益农业的支持力度,以拓宽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行企业连带责任担保贷款。
4、创新服务,提高支农水平.在服务上,农村信用社要始终把支农工作放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支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确定“农民在哪里,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就提供到哪里”的服务理念,坚持以服务农村为主,坚持以千家万户为主,坚持以短期小额贷款为主,并不断创新,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人熟的优势,积极推行客户经理制,真正把客户放到首位,确立“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营销观念。实行授权授信制度,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2,农村信贷扩张的内在动因何在?
答:1、从信贷供给的因素来看,有几个方面动因:一是信用社在资本收益率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二是普遍流动性过剩压力,三是信用社仍缺乏风险识别能力与收益的理性权衡,四是信用社业务范围与赢利模式过于单一,五是新的金融产品与技术的运用,六是票据融资的泛滥。
2、从信贷需求因素来看,有三个方面动因:一是快速城市化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与金融手段缺乏,二是金融结构扭曲,三是县域经济发展,融资渠道单一、简单。
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规范发展农村金融工作应该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答:十多年的金融工作,我目睹了农村信用社巨大变化,同时我也认真分析我县农村信用社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起来,应着重解决管理偏松、资产质量低、亏损严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等问题。
1、建立“三个机制”,即建立在农村信用社目标经营责任制,员工考核责任制和“三防一保”责任制。一是建立农村信用社目标经营责任制,经营目标根据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和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确定,年初核定逐级落实,年末考核,兑现的办法是交纳风险抵押金,盈余分红,亏损弥补,按劳分配,绩效挂钩;二是建立信用社员工岗位考核责任制,加大对职工考核力度和管理,这个责任制按照农村信用社各岗位职责考核项目,包括工作任务、核算质量、安全保卫等项目,违规扣分,年末汇总,兑现奖惩;三是建立信用社“三防一保”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和一票否决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和奖惩。
2、狠抓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学历教育,推荐一批干部离岗学习,鼓励积极参加大中专函授、电大等学习;二是加强岗位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让职工学法律、学业务、学技术,不断提高职工基本素质;三是举办业务技术比赛,使信用社职工业务技能不断提高,逐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3、抓风险化解工作,一是加强监督,掌握情况,搞好预测。二是明确化解责任,对高风险信用社实行包干化解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制订规划,研究措施,跟踪监测,逐步化解。三是加强经营管理,抓好两个控制,即坚决控制不良贷款的增加,坚决控制亏损社和亏损额的增加。
4、加强监督,一是开展专项检查,对年终决算、财务管理、信贷工作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检查;二是开展突击检查,采取明查暗访,抽查等方法,突击检查一些重要信贷业务。三是建立检查责任制度,凡因检查不细,应发现而未发现的问题和案件,视其情节追究检查人员的责任。
5、加强信贷管理防范风险,一是牢固树立审慎稳健的信贷经营观念,坚决杜绝各类短期行为和粗放管理,二是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有现代风险经营理念的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信贷业务、过硬风险识别能力的高素质业务队伍,三是把握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对重要环节和步骤加强管理,切实防范信贷业务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