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一、问题一:通货紧缩有什么特征??
答:通货紧缩的特征是商品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严重失衡,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导致潜在的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结构错位较大,大量的潜在的产品供给得不到实现而沦为无效供给,造成商品价格水平较长时期处于低位徘徊的局面。
问题二、问题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搭配有那些形式?为什么要选择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货紧缩??
答: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必须越来越大,一旦政策空间用尽,物价下降和生产压缩将进一步发展。要真正启动经济,带动整个经济走出低谷,转入回升和复苏,实现“软着陆”之后新的一轮“起飞”,必须从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宏观政策运用入手,消除投资、需求、供给三方面的矛盾,扩大有效需求,合理供给结构。
因为当前反通货紧缩,最重要的政策目标,是要阻止商品供求失衡状态的进一步发展。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首先是扩大财政支出,通过增加国家预算和增加国债发行来扩大投资,用投资扩大来增加对投资品的购买,使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发挥作用,刺激国内需求,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消费倾向,刺激民间投资需求的增长,启动经济。投资重点要放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就我国来看,能源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当落后,即使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也不会出现过剩问题,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未来的有效供给。投资的主要方向应放在中西部地区。一方面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两者的差距已使各经济区域和省区间经济磨擦和利益冲突日益表面化,加剧了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失衡,由此产生的贫困,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给国家产业政策实施,持续发展及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造成巨大困难,必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东部而言,西部更具广阔的发展前景,丰富的资源与市场均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通过政府投资,既可促进西部开发,又能带动一些在东部犹豫不决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高涨。其次是加快费改税的改革,规范企业税负,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退税力度,促进出口。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惯例的企业税收制度,不仅有助于政府职能的行使和体制内企业的业绩评价,也有利于建立不同所有者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再次是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现状。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亏损企业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职能:包括办附属幼儿园、学校、医院,还有安全、娱乐设施,形成巨额的非经营性资产(国有企业非经营性资产占营业总资产 24 、 8% ),形成企业的沉重负担。将企业的这些非经营性资产采用抵押、变卖等方式去筹措企业急需的资金,既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分散部分产权,又能启动低迷的消费。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是要稳定当前存款贷款水平,继续利用目前的低利息率来促进居民消费,刺激投资,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加快国有银行向商业化改革,使商业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摆脱行政对银行经营的干预,真正实现银行投资资金与效率挂钩;三是积极支持非国有金融机构探索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新途径。放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增强金融机构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及时调整金融监管方针,使防范金融风险与加大对中小企业放款相结合,解决银行惜贷问题。
问题三、问题三:通货紧缩对宏观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必须越来越大,一旦政策空间用尽,物价下降和生产压缩将进一步发展。要真正启动经济,带动整个经济走出低谷,转入回升和复苏,实现“软着陆”之后新的一轮“起飞”,必须从制度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宏观政策运用入手,消除投资、需求、供给三方面的矛盾,扩大有效需求,合理供给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结构刚性,使企业无法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进而使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无法产生作用,社会资源不能由效率低的企业流向效率高的企业,从利润低的行业流向利润高的行业,是产生生产过剩的重要原因。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费是收入的函数,维持消费增长要靠收入的增加作保证,对低收入阶层更是如此。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缩小各阶层收入差距,尤其是搞好西部大开发,缩小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提高西部居民生活水平,改变那里居民普通存在的消费不足现状,可以使全社会平均消费倾向提高,从而提高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