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哪些?期规模有多大?
答:央行一共分8批发放了共计270张支付牌照,包括智付支付,支付宝,快钱,银联,财付通,百度钱包等,目前剩下240张左右,因为有些公司无法成功续展支付业务许可证。央行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时间集中在2011年初到2015年初之间。其中,11年至13年是支付牌照发放的高峰期,像智付支付这一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是在此期间获得牌照的。然而,13年以后,牌照发放渐渐退烧。2014年发放19张,2015年全年仅在3月份发放一张牌照,这一张也成为绝唱。自此以后,第三方支付牌照成为市场上的稀缺资源。唯品会、小米、恒大、美的等就是在此之后强势完成收购的。
第三方支付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移动支付的占比不断提升。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扫码支付是目前主流模式,未来几年将继续扩大应用范围。自2017年初央行建立的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已历经一年多时间。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经历了“从0到1”的跨越,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支付机构缴存央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已达到4995.04亿元。
问题2、分析第三方支付的优缺点?
答:优点:(1) 比较安全,信用卡信息或帐户信息仅需要告知支付中介,而无需告诉每一个收款人,大大减少了信用卡信息和账户信息失密的风险;(2) 支付成本较低,支付中介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小额交易,形成规模效应,因而支付成本较低;(3) 使用方便。对支付者而言,他所面对的是友好的界面,不必考虑背后复杂的技术操作过程;(4) 支付担保业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付款人的利益。
缺点:(1) 这是一种虚拟支付层的支付模式,需要其它的“实际支付方式”完成实际支付层的操作;(2) 付款人的银行卡信息将暴露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这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度或者保密手段欠佳,将带给付款人相关风险;(3) 第三方结算支付中介的法律地位缺乏规定,一旦该终结破产,消费者所购买的“电子货币”可能成了破产债权,无法得到保障;
问题3、如何加强第三方支付的监管?
答:可以从管理、业务和技术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现对第三方支付的有效监管。
第一,业务职能的创新——第三方支付平台日常业务的监管者。可以取消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中间账户,化解沉淀资金和虚拟货币风险隐患。
第二,管理职能的创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利益主体协调者。
第三,技术模式的创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技术创新推动者。作为监管者、协调者和技术支撑者,支付系统本身具有先进的技术系统,能通过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嵌入,为其提供统一的和必要的技术支撑,成为技术创新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