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什么是金融监管,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由哪些?
答:金融监管也被称作为金融监管治理。该提法在国际学术界和监管实践中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治理水平、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有效性是决定金融体系稳健性的主要因素。逐渐采用良好的治理方法是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共同的责任,监管机构始终采取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其监管对象引入良好治理的前提条件。
金融监管机构是根据法律规定对一国的金融体系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其职责包括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合法合规运作等。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机构包括“一行三会”,即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
问题2、试分析试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答: 一、金融监管的内涵及其发展
(一)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2、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二)金融监管是伴随着近代银行的产生而开始的。央行制度建立之前,金融监管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上。央行制度建立后,金融监管成为其重要职责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促进了央行制度的诞生。
1、早期的金融监管:主要是对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和保证支付方面的监管,主要包括确定银行券的发行资格和发行准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等。
2、现代的金融监管:随着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尤其是在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后,金融的作用和风险日益突出,金融监管的职能也逐步强化,其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二、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金融市场的失误导致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外部监管。但对金融市场失误是采取政府干预还是自由放任,历来是各经济学争论的焦点。
(一)几种主要的金融监管理论如下:
1、社会利益论
(1)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公众利益
(2)自由竞争可能导致自然垄断和社会福利损失
(3)单家银行增大杠杆比率的负外部性
2、金融风险论:金融机构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及内在风险容易导致危机,且危机具有连带性,故为了控制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避免发生国内外金融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需要国家对金融业实施严格的金融监管。
3、保护债权论:基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比债权人拥有更加充分的信息,它们就可能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将金融风险或损失转嫁给债权人。为了防止债权人利益受损,国家需要通过金融监管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保护债权人利益。
(二)对金融监管的其他解释
1、社会选择论,即从公共选择的角度来解释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
2、安全原则论,即金融业的安全性原则只有通过国家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进行监管,才能得到保证。
3、自律效应论,即国家的金融监管可以起到促使金融机构增强自律意识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作用,有利于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4、反对监管的观点,认为监管会损害市场经济的自由度。
(三)监管的适度性问题:取决于监管成本和监管收益的对比
三、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 。
2、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3、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4、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
问题3、简要分析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答 : 我国金融监管的时间较短,在金融监管的方法手段、技术条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监管有效性不足,金融监管内容过于狭窄,我国目前的监管内容主要是市场准入监管中还存在着重审批轻管理、重传统的存贷业务轻表外业务及其他创新业务、重国有银行轻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问题,不能实现完全有效地监管。其金融监管仍偏重于合规性监管,严格的管制极大地遏制了金融创新的有效空间;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的风险性监管涉及不多;监管措施的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对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不够严厉,违规处罚中缺乏严厉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缺乏有效性。
二、是金融信息披露滞后,信息披露滞后于监管和外部市场约束的需要,我国金融机构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制观念不够,数据资料编报的随意性较大,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和规范性;金融信息披露的范围小,内容比较单一,信息不完备,缺乏专门的金融信息开发和传播中介机构,使得金融信息在低水平上传播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