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二、网络银行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三、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策略
论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摘要]:网络银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从其1995年诞生至今只有十年时间,但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我国网络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以使众多的企业和个人从它的便利性中获益,并抑止其不利的一面。
[关键词]:网络银行 金融业 银行
随着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拓展,电子商务风起云涌。银行作为电子贸易不可缺少的服务机构,担负着完成电子货币的支付和清算的重任。世界银行业正进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兴起,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网络银行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包括:存款、账户管理、进入、顾问、电子帐务支付,以及其他一些诸如网络货币等电子支付的产品和服务。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所谓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它具有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成本核算低廉、安全快捷、方便周全等明显的优势。其业务分为三大块:
1、传统商业银行服务以及证券清算、外币业务、信息咨询、消费信贷等新型商业银行服务。 2、在线支付。包括商户对商户商务模式下的网上采购或批发交易,金融机构间的资金融通与清算。 3、新的业务领域。比如集团客户通过网络银行查询子公司的帐户余额和交易信息,在签定多边协议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公司内部的资金调度与划拨,提供财务信息咨询、帐户管理等理财服务,还可以进行中际收支早报、发放电子信用证、开展数据统计等。
自1995年美国诞生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以来,美国银行业由此进入了爆发性跃进时代。网络银行来势汹汹,后来居上。由于其在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的基础作用,随着电子商务的继续普及,它的发展将更加稳健和快速。 国内网络银行的发展源于1997年,为了满足在线支付的要求并逐步实现电子货币和电子钱包的应用,招商银行率先开展网上银行的实践。到现在,国内的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在推动着网上银行的应用和普及。目前,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已陆续开通网上支付业务,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也在奋起追赶。招商银行作为率先实现网上支付的商业银行,在一九九九年开始大力推动网上银行的应用,到现在共发展了4000余家企业用户和6万多家个人用户,已进行了100多万笔网上交易业务,交易金额近千亿元。刚刚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不久的中国工商银行,也已经在全国的31个城市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我们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不断推广及进入务实阶段,网上银行的重要性将不断凸现,应用也会更加普遍。
二、网络银行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网络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创新的原动力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化将成为银行业的第一生产力,为银行业的业务与管理带来创新,拓宽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体系,并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一定作用。
1、拓宽金融服务领域。网络化银行能够融合银行、证券、保险等分业经营的金融市场,减少各类金融企业针对同样客户的劳动重复,拓宽金融企业进行产品功能解捆和综合的创新空间,向客户提供更多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由此,金融业将从事全能银行业务,并借助自身的网点和网络,从事如资信评估、气象发布,甚至联合其他实体的网络,从事旅游组团、商品零售等。
2、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网络银行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并促进无形金融市场,即虚拟化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传统上,银行业务采取的是柜员——客户接触在固定营业网点(也称之为有形市场),办理业务的方式。这种市场模式需要客户不断改变空间位置来实现,离特定网点较远的客户费时费力。随着虚拟化金融市场的建设,其受固定营业网点的空间局限性不再存在。理论上只要有网络和通讯能够到达的地方,都可以成为银行的市场范围。客户可以坐在家中、办公室指令银行服务。万事达国际组织指出,"因特网的广泛流行正使得传统金融业服务从固定销售点方式转变为随时随地方式"。因此,将来的银行将能够真正提供"AAA式服务",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这种服务包括更多的针对性、个性化和亲和力。
3、网络银行无须开设分支机构,雇员极少,如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员工只有19名。由此省下的巨额资金可以用来提高利息。如花旗银行储户必须在活期账户上有6万美元余额,才能获得1%的利息,而亚特兰大网络银行规定的最低限额是100美元,存款所付利息为4%。另外,以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为例,花旗银行为4.8%;而亚特兰大网络银行为6%。高利息增加客户收益的同时,也壮大银行的客户基础。更何况银行的许多业务还可以通过其他企业或者社会公共网来完成,从而通过资源整合来降低自己的成本和完成自己的业务。综上所述,广泛地利用互联网开展金融业务,将极大地优化银行结构,提高银行盈利能力。
4、、强化金融管理。银行业务电子化、网络化还将改变金融企业管理方式,提高金融企业管理的深度、广度和效率。
5、对传统货币政策产生影响。由于网上银行的低廉成本,将造成储蓄利率的不断提高,贷款利率的逐级下降。在传统经济理论基础上的货币政策将随之不断调整,以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6、金融服务向细分化和个性化转变。随着网上银行用户的快速增加,各大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将越来越注重服务的质量。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细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所以,网络银行服务向细分化和个性化方面转变是大势所趋。
三、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契机源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网上证券交易的逐渐普及以及现阶段面临的国际挑战。但在发展网络银行的进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安全防范能力差。网络安全是金融界的第一生命,因此,国外各家上网银行不惜投入巨资开发先进的、无懈可击的保密安全系统,以保障网上客户的交易及资金安全。我国的网络银行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2、理财观念和信用观念相对落后,传统银行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思想观念的滞后成了网络银行发展的最直接障碍。国人对于财富的概念基本上还集中体现在现金上和有价证券上,难以接受电子货币的概念,要接受网络银行更需时日。
3、网络银行监管的依据和效率急待完善和提高。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方面的法规更是空白,一方面有关规范电子货币和网上金融服务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缺乏,监控机制和管理水平也难以满足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中央银行在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在加强监管的国际合作方面更需进一步提高。
6、专门人才短缺、业务创新不足。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深入服务将出现两极化趋势:标准化和个性化。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用大量信息技术深入分析客户,加大产品创新,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方面明显不足。
四、发展我国网络银行的策略
1.确保安全运作。网上支付信息的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信息的保密性、真实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以网上购物支付交易的全过程为例,信息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银行网站本身的安全性;(2)、交易信息在商户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3)、交易信息在消费者与银行之间传递的安全性。由于电子形式的金融产品和信息,对于知道网络机密并能不留痕迹进入的网络“黑客”而言,其伪造、篡改、复制成本极低,真假难辨,网上银行对非法侵入者的吸引力极大,SFNB开业仅两个月,就有1万名黑客企图非法入侵,美国每年因信息与网络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企业电脑安全受到侵犯的比例占50%,如此脆弱的网络安全体系不能不令人担忧,如何确保安全交易,为客户保密,就成了发展网上银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完善立法体系。同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特性,它传递信息(包括契约)采用的是电子化方式,它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自然疆界,其业务和客户随着互联网的延伸可达世界的任何角落,从理论上讲,国外客户使用银行服务的便利几乎同国内客户一样。这样,就向传统的基于自然疆界和纸质合约基础上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跨境网上金融服务的交易的管辖权、法律适用性问题。(2)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问题。网络金融服务和交易合约,一般都要比商品交易合同复杂。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和衍生工具的不断出现,更加剧了金融合约的复杂性。在金融合约中,一般都包括了合约执行的条件、具体业务、相关责任、抵押和担保条款等。传统上,各国都要求合约涉及的的各方以书面形式签署和保管相应的合约。因此,网上银行产生的服务和交易的无纸张化合约,是否完全合法有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3)品牌与知识产权。当国外机构在网上使用相同或相拟的图标、称谓以及涉及其他一些知识产权问题时,其认定。取证和处理难度加大。(4)境外信息的有效性与法律认定问题。网络银行的一些交易和客户信息有可能来自境外,这些信息对于网络银行所在地来说,是否能被管理当局认可,作为网络银行进行交易的业务依据。(5)语言。大部分国家要求银行应将客户的相关信息,用指定语言提交客户并提交金融监管当局。当网络银行的客户为非本国居民,存在语言选择的合法性问题。因此,解决网络立法滞后问题刻不容缓,这是保证我国网上银行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造就人才优势。只有造就了一大批精通金融业务,又熟悉网络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网上银行业务才能快速、健康发展,具体措施是:(1)培养人才。采取各种形式广泛进行人才培训,可以采取“请进来”,请国外知名专家搞学术讲座,传播网络技术和网上银行管理理论;“送出去”,将部分优秀人才选送到国外著名的网上银行,如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等,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可采取“离岗培训”、“岗位培训”、“以会代训”等各种形式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重在提高网络技术水平。(2)留住人才。我国金融机构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改革分配制度,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奖励机制,使真正的人才,感觉到在供职的金融机构“物有所值”,不要把我国现存的金融机构变成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等的“人才培训中心”。(3)引进人才。为了拓展市场、跳跃式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可以不惜重金从国内、国外聘请一批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4.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服务领域,从而吸引客户。(1)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不但要宣传网上银行的卓越功能,更要宣传网上支付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信心。网上银行只有达到一定的客户规模,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收益。尽管银行家们为扩大客户群绞尽脑汁,仍难以消除消费者对网上银行的疑虑。(2)拓宽服务领域。应根据客户群的特点,大力发展代理保险、基金、债务、彩票、金融理财等多样化产品,实施“套餐”产品的差别服务及交叉销售策略等。(3)壮大客户群。网上金融交易额的支撑对盈利至关重要。目前,网上银行的顾客面较为狭窄,数量较少,上网客户主要集中在20-35岁,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知识阶层,目前网上交易屈指可数,这是因为大多数网上银行只提供网上查询、申请等非盈利性服务,真正的网上金融交易尚未实质性开展起来,无法实现盈利。只有壮大客户群,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网上支付,才能抓住源头,大大提高网上银行金融交易额,才能由“量变”(交易额增加)到“质变”(网上银行业务实现盈利)。这些方面已经引起了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
5.协调理顺关系。(1)、要理顺传统实体银行和网上虚拟银行的关系。实体银行是虚拟银行的基础和依托,虚拟银行是实体银行的拓展和延伸,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虚拟银行更适应经济发展信息化、自由化和一体化的特点,因此,各金融机构在制定整体发展规划时,在人、财、物方面应向虚拟银行建设大力倾斜,切实改变重柜台银行建设轻虚拟银行发展的传统观念,促进虚拟银行业务快速发展。(2)、要理顺风险防范与发展的关系。网上银行业务与传统的柜台银行业务相比,在事前防范、事后监督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着一定难度,例如网上银行的客户注册,要简化手续,就有可能增加风险;要控制风险,又会给客户带来诸多不便。应该说,风险防范与业务发展同样重要,要从全局出发来处理这一矛盾,如果风险是微不足道,又能开辟广阔的业务发展市场,那么发展肯定是硬道理。(3)、理顺增加效益与拓展市场的关系。增加效益与拓展市场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手机银行,若收取客户的服务费,会很快见到效益,但有可能影响市场拓展,若暂且不收,则会有利于市场开拓,获取更大的潜在效益。因此,市场应该是业务发展的导向,没有市场,追求效益将是纸上谈兵。对于发展网上银行,不能急功近利,应从长计议。
参考文献:
1、《网络金融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2、《金融计算机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2月
3、《我国网络银行模式选择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孔淑红 2004年3月
4、《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 郑先炳 2002年9月
5、《科技日报》—《银行业进入“量子跃迁”时代》 侯旭鲲 2000年5月
6、《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网络银行》 孙森 2004年1月
7、《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张素华 2004年12月
8、《网络银行的风险防范对策》 中国宏观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