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商业银行基本生存状况
二、经济落后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难以克服的困难及问题
三、国有商业银行从经济落后地区退出后其利弊分析
内 容 摘 要
2006年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面临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增强金融服务和市场拓展能力。但我国西部相当地区都属于经济落后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落后的传统观念,恶劣的社会信用环境,政府的严重行政干预,部分不切合实际的城镇化移民建设工程、不正当的金融竞争等等不良因素对经济落后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桎梏,使经济落后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相当艰难,已基本失去其有利的生存空间。本文通过详细论述,提出经济落后地区国有商业银行退出经济落后地区其利必大于弊的设想。
经济落后地区国有银行生存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一、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落后的县域地区已失去基本生存空间。
(一)河南、泽库县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河南县、泽库县是以发展畜牧业为主的牧业县, 处于半自然经济状态,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发展相对缓慢,人口少,人均收入水平低下,受地域性和季节性经济发展影响,存在发展不稳定的潜在因素,财政收入严重不足,收支严重失衡,经济发展滞后。截止2005年底,河南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亿多元,人口总数为6千人,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0.85万元,财政收入500多万元,支出达6千余万元;泽库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不及3亿元, 人口总数为12000多人,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0.51万元,财政收入近150万元,支出达7千余万元。财政支出均主要用于教育支出和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财政支出占比小。
(二)两县金融业发展现状:
河南县、泽库县两县现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业银行与当地农信社。自2001年起,两县农行每年发放贷款逐年下降,亏损连年增大。两县无优良企业和项目,银行无法实现信贷的有效投放,难以在发展中化解风险。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政府干涉和信用环境恶劣,发放的扶贫贷款大量形成沉淀,难以化解,挫伤了农行放贷的积极性,农行发展空间日益缩小,发展日益艰难。
当地农村信用社发展呈现良好势头,自2001年起至2005年,泽库县农信社实现连年盈利,分别为13.7万元、10.3万元、26.7万元、52万元、0.6万元(消化历年亏损挂账后实际盈余),由于信贷投放力度较大,当地农信社有力的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农信社带来了比较可观的利润,发展势头较强。
二、经济落后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难以克服的困难及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出路难寻
经济落后地区如河南县、泽库县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占比大,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由于经济落后地区多为农牧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机械化程度很低、农牧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受市场冲击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产业化发展进程缓慢。第二产业总量过小、门类少、规模小、产业优势弱,基本上为高投入、低效益、缺乏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工业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继弱化。第三产业发展极其缓慢,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短缺,长期处于闭塞状态,加之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人烟稀少、自然旅游境点少且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限性,使这些地区以旅游业、交通业、服务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极小,难以形成规模,发展后劲不足。这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桎梏,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狭小,发展空间受阻,使金融运行形成了“二少一高”和“二低一高”的特点,即存款量少、贷款量少、不良贷款余额及占比高,水平低、效率低、风险高,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不断受损。
(二)经济落后必然导致的落后观念与恶劣社会信用环境,致使国有商业银行进退维谷
普遍来讲,经济落后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河南县和泽库县少数民族占比达到90%以上。由于经济落后、信息不畅、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生活贫困,导致当地居民思想观念落后,封闭落后的经济文化环境,也使牧区当地少数民族早已形成了一种潜意识的狭隘的民族整体向心力,民族氛围浓,文化素质低、本位观念重,排外意识较强,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难以进入,致使经济发展缓慢。同时,社会整体信用度低下,企业和个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严重,导致金融领域问题突出。到目前为止河南县和泽库县农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除传统的存贷业务外,由于受资金总量、经济总量、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信用环境、传统落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拓展和延伸其他业务,业务规模和范围有限,发展范围日趋缩小,难以在发展中化解风险,权衡其业务量和盈利能力,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可谓是捉襟见肘,尤其是近年来不良贷款“双升”、连年亏损、信贷责任制的实施和恶劣的信用环境,使其在经济落后地区的信贷投放和发展如履薄冰,进退两难。
(三)政府行政干预在经济落后地区尤为严重,国有商业银行有苦难言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及对金融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经济落后地区脆弱的信用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上的漏洞,致使客户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思想普遍存在,政府部门提高短期政绩和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盲目建设,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产权不清,经营手段落后,机制不健全,加之政企不分,政府始终以政策性破产程序参与和干扰国企改革甚至纵容企业逃债、赖债,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而致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于不顾,给国有银行造成不小的麻烦。目前,经济落后地区的国有企业大多数都存在高投入、小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当前的负债中90%是国有银行贷款,国有资产处置存在流失的问题总的来说是从算计银行贷款入手的,解决了银行贷款,其他一切都好办。因此企业与政府借改制之机通过拍卖与重组等手法,打着破产还债旗号,实施“国退民进”、“大破银行的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有企业在向法院申请破产时的理由,均是申请“破产还债”,但企业破产拍卖成交价几乎都是“清算费用和职工安置费用”两项相加的总和,最后由法院裁定偿债率为零,从而使所有银行持有抵押权的债权全部落空。而银行对赖债不还的企业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金融债权,绝大多数陷入了“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尴尬境地,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也制约了信贷的有效投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明显降低,部分地区形成了政府、企业、银行“三伤”境地。
(四)扶贫贷款成了经济落后地区农牧民的“救济款”,却成为当地农业银行难以消化和卸下的沉重包袱。
截止2005年末,泽库县农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亿2千多万,不良率达到97%,预计到本年年末,扶贫贷款的不良率将达到100%,而现有的贷款几乎全部是扶贫贷款,正常贷款只占全部贷款的0.04%。农行银行发放的扶贫专项贷款,在相当部分地区被认为是无息的,只还本不还息,有的地区干脆当成了扶贫款或是救济款,根本不用偿还。由于经济落后、文化素质不高、不了解银行业及扶贫专项贷款的性质和职能,部分地区的党政领导甚至于在有些范围和影响较大的会议上发言,对国有商业银行收回扶贫专项贷款不置可否,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扶贫贷款是国家的,用于农牧民的“扶贫”是应当和必然的,公然支持农牧贷款户逃废国有商业银行债务,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农行回收执行难度加大,绝大部分扶贫贷款形成了难以化解的沉重包袱。基层农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却背负了难以化解的重担,故此对扶贫贷款等政策性贷款有种“谈虎色变”的胆怯,严重挫伤了其放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成为其股份制改革中不良贷款化解的一大障碍。
(五)经济落后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发育不全,金融运行陷入困境,营运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的大量撤并,基层服务功能逐步萎缩,使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必须金融服务,如融资、结算、支付等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河南县、泽库县现存国有商业银行仅农行一家而且仅有县级支行,支持地方经济无力,自身运营困难。尤其是2005年初人行西宁中支决定撤消县级代行行的发行库,这使位于边远和偏远地区县级支行的运营安全保障难度加大。例如河南县距离州府所在地140公里,泽库县距离州府所在地100公里,由于地处牧区,山高路远、路险水恶,气候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加之基层支行配备的调款车均己老化,极易出现事故。一是出现交通事故。在调款过程中,要翻山越岭,地势险要,道路偏窄,路况堪忧,海拔递增,途中多为事故多发路段,加之由于牧区金融随季节性变化较强,在春、秋两季存、取款量及频率加大,调款车来往频繁,易出现交通事故。二是出现风险。边远地区人烟稀少、交通车辆稀少,通信网络不发达,在行车的多处无信息网络,若万一出现库车被劫等风险,难以进行有效救援。这也是该地区国有商业银行运行中的一大难题。
(六)不正当金融竞争对经济落后地区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欲说还休”的苦恼。
近年来国家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也加快制定了该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进程的经济发展规划。经济落后地区也有很多值得开发投资的项目,如肉食类、虫草类珍稀药材等深加工,预期收入也十分可观。但这些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却逐步减少:一是由于贷款权限上收,每笔贷款要通过一级分行审批,手续繁锁,加大了企业和个人“贷款难”的问题;二是深受不良信用环境的危害,不愿主动进行信贷推销,致使贷款规模持续减少。这种现象滋长了民间借贷和高利贷市场。在当地农信社、民间借贷和高利贷市场中,国有商业银行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利息由国家统一制定,当其它方式的金融行为所付利息高于国有商业银行时,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量将受到威胁。此项有例可查。近几年,牧区经济以及居民收入以可观的比例增长,到2005年,黄南州(包括河南县和泽库县)完成生产总值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659.42元,比上年增长7.9%,经济总量年增加额和增长速度均创2000年以来的新高。但自2001年至2005年5年期间,泽库县、河南县两县农行存款增长缓慢,泽库县农行此5年来平均增长比率为8.6%,增长最缓时期增长率仅为1.7%,2005年存款增长率仅为16%;河南县农行此5年来平均增长比率为15.25%,增长最缓时期增长率仅为0.56%,2005年存款增长率仅为12.6%。存款总额少,必然影响其经营的目标和效益。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门槛和授信标准过高,并采取了为防范风险而实行的“嫌贫爱富”的信贷投放贷款,根本无法满足广大农牧民对资金的需求,使农牧民转而投向民间借贷。银行的生存是以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达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存款不足、贷款量少,势必影响其经营规模效益。而国有商业银行若无较大的因地制宜、灵活应用的政策、措施的实施,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却无此权限,只能任其发展,守株待兔的结果,只能是坐以待毙。
(七)政府的城镇化移民建设工程套牢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而国有商业银行束手无策。
县域经济建设的滞后是当前我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一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近年来相当部分经济落后地区加快了县域经济建设的进程,一些农牧区进行了城镇化建设。牧区城镇化建设的方式之一便是由政府为推进退牧还草政策的实施,为游牧民低价提供房舍、畜棚等到生活定居点,以期建成城镇化牧民聚集地,提高城镇经济效益。但由于在城镇化建设初期,对退牧还草的牧民实际生存环境缺乏客观和真实的调查研究,牧民在退牧还草后其依赖的畜牧养殖业受到限制,经济收入降低,导致大部分牧民返贫,在定居点造成了生存危机,同时由于给外来定居牧民重新划分草场,引起当地牧民和外来牧民草场纠纷等问题的出现,相当部分牧民从新建的城镇定居点返回原游牧生活地,使政府的以改变经济生产方式为手段,实现经济增长的期望受到冲击。同时,由于建设新城镇经费不足,政府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以行政手段或其他担保、抵押办法或以预期长远获利等利益驱动,获取了相当部分的贷款用来弥补不足,而小城镇建设一旦失败,国有商业银行将无从获取这部分贷款,而这部分贷款必然形成不良贷款,加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负担,而国有商业银行对此项政府行为无能为力,束手无策,这无疑又使己满目苍夷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雪上加霜。
故此,我们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落后地区的生存环境恶劣,发展艰难,同时也不利于其股份制改革的发展进程,如果撤并或退出,将更有利于其整体发展。
三、国有商业银行从经济落后地区退出后其利弊分析
(一)可以优化资产组合,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城市化发展,提高其竞争实力。
根据WTO的协议,我国金融市场将于2006年向外资银行实行全面开放。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对我们来讲是一次伟大的实践,复杂性、艰巨性可想而知,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而国有商业银行为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实力,进行股份制改革和努力成为上市公司的同时,必然首先要大量剥离、消化不良贷款,减少其带来的负面、不利的因素和影响。而国有商业银行从经济落后地区退出,必然会避免出现不良贷款持续增加的局面,改善其资产质量,同时也有利于集中优势力量,将优秀人才、优良资产合理优化组合,更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将对保留在经济落后地区的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地农信社由于存款不足,大量运用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支撑,存贷比过高,2005年末,河南县农信社存贷比高达240.6%;泽库县存贷比高达347.36%。而国有商业银行一旦从这些地区退出,当地农信社的存款量必然大幅增加,将大大缓解农信社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减少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依赖,降低支付的再贷款的利息额,提高经营效益。同时,由于农信社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政府将更注重农信社的经营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必然大大提高农信社在经济落后地区的金融地位,拓宽农信社的发展空间,改善经营模式,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而且农信社经营的灵活性,将在引导和抑制牧区民间借贷和高利贷市场等非法金融行为,维护农村牧区金融秩序中发挥不可抵估的作用,为经济金融社会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能有效提高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生态涵养,促进其经济加快发展
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落后地区普遍存在“只存不贷”或“多存少贷”现象,国有商业银行存放系统内款项净额高,大量资金向大中城市转移。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从这些经济落后地区撤出,大量农村牧区资金必然不会“外流”,农村信用社也成为必然的受益者。当地农信社利用这些资金在扩大经营范围、提高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定然会大显其威,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也必将大力提高地方经济生态平衡和经济生态涵养。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从经济落后地区撤出后,由农信社承接其担负的扶贫贷款的职责也更有利于原沉淀的不良扶贫贷款的化解,更有利于发挥扶贫贷款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农信社点多面广,而且现有农信社的职工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居民,对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农牧民的生活、心理和民族习惯更了解,更贴近牧民的生活,有利于扶贫贷款的发放与回收;而且农信社是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对扶贫贷款会更合理、更有经济效益的使用,同样也更利于减少和防止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
参 考 文 献
1、黄南藏族自治州统计局,《黄南藏族自治州二00五年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2006年3月。
2、中国银监会黄南银监分局,《非现场监管报表》,2001—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