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现状
会计管理理念出现偏差,会计职能未得到均衡发挥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
会计基本制度,内控制度执行流于形式,会计风险未得到有效防范
会计管理手段单一,监督制约乏力
部分会计人员制度观念,风险意识淡薄
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管理者缺位
对会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对会计业务的监督检查不到位
部分会计人员制度观念,风险意识淡薄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防范会计风险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会计管理理念,全面发挥会计职能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推行规范化管理
全面落实会计基本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开展培训,加强学习,提高会计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内 容 摘 要
[摘要]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单位,会计工作肩负着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和监督管理的多重职能。近年来,由于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普遍低下,经营核算意识较为淡薄,财务管理制度一度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工作的主要矛盾。围绕强化经营核算意识,改善财务管理手段,降低财务成本,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先后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财务管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状况,经营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实现了质的飞跃。几年来,通过在信用社的学习与实践,我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业务的迅猛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管理状况将会越来越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会计管理 现状 成因与对策
论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单位,会计工作肩负着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和监督管理的多重职能,近年来,由于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普遍低下,经营核算意识较为淡薄,财务管理状况一度成为农村信用社经营工作的主要矛盾。围绕强化经营核算意识,改善财务管理手段,降低财务成本,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先后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财务管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状况,经营状况得到根本好转,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笔者通过几年来在信用社的学习与实践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业务的迅猛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管理状况已越来越不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当前信用社会计管理现状
会计管理理念出现偏差,会计职能未得到均衡发挥
从近几年的会计实践看,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重财务管理轻会计管理。重成本核算轻质量管理,重经营效益轻会计监督的现象普遍存在。会计的定理职能,监督职能弱化,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制度尚不完整和系统,导致各信用社在科目使用,记帐方法,凭证规范及资金的汇划,清算等方面都存在的差异。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
在当前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中,会计仅行使了基本的核算职能,满足每日的账平表对,结算体制不健全,结算方式单一,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缺乏系统性建设,会计核算质量,内部管理水平大打折扣,主要表现为农村信用社没有自己独立的结算系统和清算机制,跨省,市的结算要依赖人民银行,结算资金在途比较长。
会计基本制度,内控制度不流于形式,会计风险未得到有效防范
通过一段实践可以看出,信用社与农行脱钩以来,农村信用社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会计基本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会计工作,防范会计风险,但从实际效果看,在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普遍存在,员工风险意识淡薄,会计风险频发。分析近年来发生的会计案件及财务会计检查暴露出问题的成因,绝在多数是由于会计基本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未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主要表现为凭证科目使用不正确,不规范,会计核算手续不齐全,监督复核机制不健全等等。
会计管理手段单一,监督制约乏力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管理,监督工作一般由营业单位的内勤主任或会计主管承担,受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影响,会计管理和监督力度及方式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会计管理,监督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会计监督检查人员配备不足,会计检查辅导和事后监督未得到有效开展或流于形式检查监督的效果及频率缺乏保证。
作为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主要的检查监督形式——内部稽核,对会计业务一般侧重于合规性。合法性检查,对会计基础性,规范性检查力度较小,同时,由于对检查稽核发现的问题处理有及时,处罚力度不够,内部稽核的监督约束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主要表现为执行制度不到位,操作差错,失误较多,财务风险隐患较多,甚至引起各类案件。
会计队伍老化,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受农村信用社人员编制影响及经营工作的需要,一方面,会计队伍未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更新,人力资源储备匮乏;另一方面,年轻的优秀的会计人员先后被充实到其他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会计队伍呈现出日益老化的趋势。
会计发展到今天,新准则,新业务,新知识层出不穷,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培训工作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展,同时,由于激励机制缺位,会计人员学习新业务,新知识的自学性不够,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和知识更新已不适应业务发展及管理需要。
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管理者缺位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人才断层严重,欠缺具备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骨干和能手,特别在结构上紧缺的是金融,会计,计算机,外汇等方面的管理人才,高素质会计人员奇缺,在工作中仍沿袭过去旧的错误操作习惯和手续,影响到柜台的服务效率的质量,因此,一方面,受管理体制沿革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管理者长期缺位,会计工作未得到系统性,规范化建设,制度建设与流程管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金融企业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受产权关系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县联社及基层信用社工作管理者长期缺位,不恰当,不科学的效益观,发展观致使会计工作定位出现偏差,管理缺乏,目前农村信用社仍保留着小农经济时代的独立核算,自负应亏的模式,十几个人几千万存款也是一个独立法人机构,这种机制原因也是导致系统内资金调剂成本过大,各县,市法人贫富悬殊,难以集中人财物等资源去开发结算系统,拓展业务领域,规模经济无从谈起,使农村信用社抗御风险能力减弱
对会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农村信用社重经营管理,对业务发展关注的多,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的少,对经营效益关注的多,对制度落实重视的少,没有真正树立起制度先行,内控优先的思想。多数基层信用社在经营效益和业务拓展上狠下功夫,各级法人代表也是将业绩创造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和放松内部管理,一切向业务发展倾斜,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农村信用社现行激励约束机制大多侧重了对业务发展,资产管理的关注,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激励约束乏力,加之基层农村信用社会计人员配备普遍不足,承担的业务量,责任与报酬明显不对称,致使部分会计人员心里不平衡,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不强,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到目前为止,农村信用社还没有建立和实施岗位人员的准入要求,条件和激励机制,没有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和考核机制,会计人员不知如何去学习,进取。
对会计业务监督检查的不到位
一是由于会计人员不足,多数信用社未配备专职检查辅导员,事后监督员或配备数量不足,检查辅导和事后监督的效果及频率缺乏保证;二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处罚力度不够。
(五)部分会计人员制度观念,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部分会计出纳人员制度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突出表现在制度招待随意性较大,对会计的操作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防范会计风险的对策
加强会计管理和监督,防范会计风险是当前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当务之急,在继续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如何有效落实会计基本制度和内控制度,加强会计管理,防范会计风险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重心。
树立正确的会计管理观念,全面发挥会计职能
农村信用社要树立正确的会计管理观念,改变重成本核算轻质量管理,重经营效益轻会计监督的做法,真正做到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会计监督并重,全面发挥会计职能。同时要建立一套符合农村信用社实际的会计管理体系。要有法律依据的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编撰一本涵盖农村信用社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办法以及会计报告体系的业务指导书,细化操作规程,从规章制度到具体操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农村信用社核算工作提供最基础的必备的指导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推行规范化管理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核算质量的有效手段。农村信用社要严格按照会计操作规程规范操作,逐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质量。条件成熟的,可引进规范化管理模式,试行会计工作达标升级考核,并逐步在全辖推广。要建立农村信用社自己的清算网络和系统,加快资金清算速度。建立全国或全省统一的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体系。在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成立会员制清算机构,解决汇路不畅因多头开户占用结算资金的问题。也可考虑加入结算完备的商业银行结算网络,开办委托代理银行汇票、汇兑业务,解决自身汇路不畅的问题。还要升级农村信用社的网络系统,参加商业银行同城交换系统,方便乡镇企业、个体私营工商户的贸易往来和资金结算,并逐渐开办信用卡和外币业务,方便储户在全市范围的消费结算解决营业网点的局限性,改变农村信用社落后的服务手段,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全面落实会计基本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防范会计风险
在全面贯彻落实会计基本制度,内控制度的同时,农村信用社要认真查摆当前制度招待中存在的漏洞,提出整方案全面整改;要研究制订激励约束机制,将制度落实情况与会计人员的报酬挂钩;要经常性的对会计人员的政法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案例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敬业爱岗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会计人员制度执行的风险防范的自觉性。农村信用社要实行会计事后监督工作电子化;回忆监督速度和质量,加强会计辅导,制定多层次的会计质量目标考核体系,用量化指标考核会计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大对问题和业务差错事故的处理力度,对违反会计内蒙古自治区控制度的操作要严肃处理,通过系列监督措施的实施,逐步推进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规范,增强会计服务功能,推动业务发展。
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监督检查
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是防范化解风险、促进信用社稳健经营的保证。应健全和修正会计内部管理制度及联行、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强化岗位约束机制,规范经营行为,杜绝案件的发生。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配备会计事后监督人员,采取集中监督或分散监督的形式,对所有网点的会计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重要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以全面培养会计人员,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防范会计风险。
开展培训,加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针对目前会计队伍老化,断层现象,农村信用社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会计人员基础理论的专业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研究出台相关鼓励会计人员自学成才的激励机制,大力提倡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学历继续教育,培养合格人才。要结合会计岗位的基本要求和农村信用社的从力资源情况,建立会计岗位准入岗位制度,即上岗条件,淘汰目前不具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在岗人员。制定系统长远教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对员工进行农村信用社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并以严格的考评机制,督促激励员工提高岗位技能和业务水平。要逐步将懂业务、会核算、善管理的会计骨干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要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大比武活动,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良的会计队伍。
参 考 文 献
[1]中国会计学会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会计准则问题专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收入[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股分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制度[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4
[4](美)罗伯特C`希金斯,沈艺峰等译 财务管理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2000
[5]M B 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 理财:资金筹措与适用[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6]梁汉星 资本委托管理制度[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7]郭复初 财务专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8]王文钩 西方财务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
[9]陈容奎 公司财务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