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杭州联合银行乐惠与其他理财产品收益对比情况
(一)杭州联合银行短期理财产品
杭州联合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是指在银行理财产品下投资期限少于3个月的所有理财产品,此类理财产品属于银行发行的,目的是向公众发售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满足一些具有闲散资金,追求较高收益,并能承担一定风险的个人投资者,低风险,无申购费用更是为它锦上添花,成为备受公众喜欢的理财产品。
表—1:杭州联合银行乐惠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对比
产品名称
预期收益率
投资周期
收益类型
乐惠2014年第3期
4.6%
70天
保本浮动
乐惠2014年第20期
5%
74天
非保本浮动
乐惠2014年第18期
6%
35天
非保本浮动
(二)杭州联合银行长期理财产品
杭州联合银行长期理财产品是指在银行理财产品下投资期限大于3个月的所有理财产品,是一款适合手上有部分闲置资金,并希望获得高于银行定期收益,愿意承担一定风险,具有承受风险能力的个人投资者。杭州联合银行长期理财产品,因其特有的行业属性,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可靠,相较活期银行利率而言,其收益率比较受理财爱好者的喜欢。
表—2:杭州联合银行乐惠长期理财产品收益对比
产品名称
预期收益率
投资周期
收益类型
乐惠2014年第4期
4.7%
98天
保本浮动
乐惠2014年第19期
5.9%
91天
非保本浮动
(三)杭州联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杭州联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是指在银行理财产品下收益类型为保证收益或保本浮动型的所有理财产品,是一款适合追求低风险,并希望获得高于银行定期收益,不愿意承担风险个人投资者。
表—3:杭州联合银行乐惠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对比
产品名称
预期收益率
投资周期
收益类型
乐惠2014年第3期
4.6%
70天
保本浮动
乐惠2014年第4期
4.7%
98天
保本浮动
(四)杭州联合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
杭州联合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是指在银行理财产品下收益类型为非保本浮动型的所有理财产品,此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固定,比较适合追求高收益,愿意承担一定风险,具有承受风险能力的个人投资者。杭州联合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低风险,确保最大限度的保障投资者的本金,无手续费,投资成本低,很适合个人投资者如白领、家庭主妇等人群。
表—4:杭州联合银行乐惠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对比
产品名称
预期收益率
投资周期
收益类型
乐惠2014年第20期
5.5%
74天
非保本浮动
乐惠2014年第18期
5.6%
35天
非保本浮动
乐惠2014年第19期
5.9%
91天
非保本浮动
(五)杭州联合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
杭州联合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是指在银行理财产品下预期收益率大于6%的所有理财产品,此类理财产品比较适合有部分闲置资金,追求高于银行收益,并有一定承受风险的能力的个人投资者。
表—5:杭州联合银行乐惠高收益理财产品收益对比
产品名称
预期收益率
投资周期
收益类型
乐惠2014年第21期
5.6%
121天
非保本浮动
乐惠2014年第18期
5.6%
35天
非保本浮动
乐惠2014年第19期
5.9%
91天
非保本浮动
(六)杭州联合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
杭州联合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是指在银行理财产品下产品风险属性为低的所有理财产品,本理财产品比较适合刚入门的理财者,追求高于银行收益但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
表—6:杭州联合银行乐惠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对比
产品名称
预期收益率
投资周期
收益类型
乐惠2014年第3期
4.6%
70天
保本浮动
乐惠2014年第4期
4.7%
98天
保本浮动
从以上可以看出,杭州联合银行以非保本短期理财产品为主。不过,了解所知,具有理财需求的小额资金用户数量虽然很多,但是他们的闲散资金一般都是临时产生或者为应付不时之需,看重收益但更注重流动性。所以,针对这类投资人,专家建议,投资者要留意手头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学会分散风险,对于人民币升值风险也要学会巧妙规避。
杭州联合银行理财产品的优点
(一)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基本相符
杭州联合银行向客户支付理财收益基本能达到之前给出的承诺收益率。这会使投资者比较放心地去购买理财产品,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而商业银行的到期收益率往往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甚至到期收益率为负。
(二)能够较好的向购买者提示理财产品风险
杭州联合银行会根据每一期的理财产品会出示一份理财产品说明书,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并向投资者说明理财产品的风险大小,告知他们在发生最不利情况下,投资者可能无法取得收益,并可能面临损失本金的风险。
四、杭州联合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乐惠系列理财产品收益率稳定,受到大众的欢迎。尽管这样,杭州联合银行的理财产品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理财产品的创新落后于市场需求
虽然杭州联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其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功能均滞后于市场需求。从目前调查的理财产品看,产品的开发都是由其总行设计,分支机构具体操作,基层机构并未对产品前景、客户需求等进行广泛的调查,因此,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环境不同,人们的投资偏好不一,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各异,因此,合理开展市场细分成为杭州联合银行开办理财业务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理财产品缺少多样化
杭州联合银行旗下的理财产品只有乐惠一个系列,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选择的余地少了,而对于不同人群来说,没有其相对适合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其它银行的理财产品丰富多彩,相对其它银行来说缺少了其竞争优势,减少了顾客群。
(三)市场营销宣传不够
杭州联合银行各个营业网点在理财产品营销上基本上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在银行营业大厅内,都摆放着介绍其理财产品的宣传小册子,但是缺乏特色产品和个性化理财方案,这同客户的需求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即使是一些不错的理财产品,也并不为客户所熟悉。比如,目前由银行代理的部分保险种类,其复杂条款很难轻易为客户所了解,但是很少有银行职员主动为客户介绍。
五、对杭州联合银行理财产品管理的建议
(一)理财产品销售要以“客户为中心”
杭州联合银行如何在理财产品销售中“以客户为中心”呢? 银行某零售高管曾经做过一形象比喻: “银行要做中医院,而不是中药铺。中药铺只管照方取药就行了,而中医院主要功能是诊断和开处方。”由此可见,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应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理财产品设计要力求创新,以满足市场个性化、差别化需求,同时银行营销人员要在熟悉产品基础上,通过了解客户、细分客户、筛选客户,进而深入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力求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
(二)注重理财产品销售服务
银行对外销售的不仅仅是理财产品,实际上它还包括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专业理财服务,它属于理财产品销售中增值部分。俗话说: “产品好不好,看服务! ”产品宣传收益的同时要充分揭示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客户明明白白购买产品。当然,现在的理财产品也有明确的风险提示,要求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签“风险揭示书”。但是产品说明书里面存在的“霸王条款”让客户签得有点冤。另外,售后服务质量要保证,包括: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公布理财产品运作情况,产品净值、预期收益等信息; 畅通与客户的沟通渠道,通过电话、短信、媒体、网站等各种方式让客户及时、主动地了解产品实际情况,进一步密切银行和客户的关系,要明白客户对理财产品的投资是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
(三)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信息披露包括对风险收益的披露,同时也要及时把一些信息告知投资者。提高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为客户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监管部门应根据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 加大监管力度或者借鉴国外的做法对其进行专业化监管, 严格要求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宣传中进行充分、明晰的风险提示, 要求客户经理在销售前向投资者完整、准确、详尽地揭示每个产品内在的风险结构, 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操作方式和风险度以及风险点, 确保个人理财产品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大营销宣传力度。要加强理财产品的营销力度,就要适时转变营销方式。应注重个人理财观念的培育与推广,引导客户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即个人理财的目标是帮助客户合理利用财务资源对生进行规划以达到纵身的财务安全,消除客户对个人理财的种种误解。要充分利用自身信誉及形象打造理财市场专业品牌,借助社会团体、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引导。
(四)建立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加快对不同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的开发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 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 为此, 杭州联合银行目前要做的是:夯实基础。通过整合现有产品, 提升服务层次, 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 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 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 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加强合作。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的合作, 从现阶段互相业务代理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
六、总结整理
目前,杭州联合银行理财产品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相符合。只有不断通过对自身管理水平,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外合作,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发展。2006年7月11日,杭州联合银行与荷兰合作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国内第一家引进外资股东的农村合作银行。同时,在引进资本的基础上,杭州联合银行还将与荷兰合作银行、国际金融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学习国际银行先进的管理技术。相信,在未来10年里,中国理财市场将不断完善。杭州联合银行会不断创新,带来更好的理财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吴泽群.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未来的思考[J].广东.中国市场.2012(22)
[2]栾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完善[J].北京.中国农业会计.2012(09)
[3]杨鹏志.赵越.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昆明.时代经济.2012(01)
[4]孙从海.城市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结构与展业策略.[J].北京.金融与经济.2012(02)
[5]杨如意.信贷类理财产品分析[J]. 北京.商场现代化. 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