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网络银行的产生二 、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三 、网络银行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四 、网络银行发展趋势
内 容 摘 要
在21世纪的今天,Internet已经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娱乐、网上购物等新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基于传统银行业务的网络银行以其灵活、方便、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认可。网络银行的产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网络银行的模式分为两种:一是纯网络银行模式,即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经营网上业务,取代传统银行。这种模式由于交易成本低和吸引存款有一定的优势,在国外银行业盛极一时,但中国网络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尚无纯粹的网上金融机构。二是网络分支机构模式,传统银行网上业务的延伸,通过该机构可以极大地拓展客户群,拓展业务种类,拓展处理各种业务的渠道,并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都采用这种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网上银行业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分析自身问题所在,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探寻出一条适合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道路。
网络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网络银行的产生
网络银行的概念
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帐、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业务。网络的发展一方面要求商家和消费者的开户银行提供资金支付支持,有效实现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也给银行业带来了机遇,网络银行突破了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拓展和延伸了银行业务。
网络银行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金融业务的全球化,这样世界金融业的竞争就显得更加的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商业银行就不得不提高效率和质量以及降低经营成本。对于顾客,他们也尽量选择效率高、态度好及成本低的商业银行。还有在客户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所处理的数据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也就需要统一地处理。而这时随着以因特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和推广,使得银行的服务效率和功能大大提高,而金融全球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也进一步增强。从此,银行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网上银行发展阶段。
网络银行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于电子商务活动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界也将在某种程序上消失,经济全化的结果也带来金融业务全球化,世界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电子商务需要处理好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健康运行和发展于工业,才能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效率。资金流作为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商务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二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动作是商务发展的需求。顺应这种需求,结合信息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应用,网络银行就产生了。
网络银行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无论对于传统的交易,还是新兴的电子商务,资金的支付都是完成交易的重要环节。在电子商务中,作为支付中介的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网上购物还是网上交易,都需要银行借助电子手段进行资金的支付和结算。商业银行作为电子化支付和结算的最终执行者,是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纽带,是网络银行的基础,它所提供的电子与网络支付服务是电子商务中的最关键要素和最高层次,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商业银行能否有有效地实现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电子交易成败的关键。因此,网络银行是电子商务的必然产物和发展的需要。
网络银行是银行自身发展并取得竞争优势的需要
网络银行被誉为“金融业的雏鹰”,是具有勃勃生机的“朝阳产业”。其中优势在于:
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增加银行利润。据国外有关资料表明,通过网络银
行实现一笔交易所需的费用仅为1美分,不足营业网点的1%。网上银行除了在开发期间需投入大量资金外,运行过程中成本费用相对较低。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客户遍及美国50个洲,拥有4000余万客户,银行员工却仅有15人。
不受国界地区与时间的限制。传统银行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办理业务必
须限制在银行营业时间内。只要上网条件具备,网络银行可以实现365日全天候服务,不论何时何地均可办理业务,充分体现其方便快捷,不受时地限制的优点。
降低客户成本。通过网络传递有关经济金融信息,使网络银行能赢得更
多的客户。
可见,网络银行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发展趋势不可逆转。虽然今天的网络银行服务给银行业并没有带来巨大的利润,但前景看好,更关键的是,不开展网络银行服务的银行正面临在产品种类、客户服务、运行成本等方面全面落后的危险。
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数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网络技术也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就为网上银行不断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1998年招商银行一家独自试水网上银行业务,而现如今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均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数量持续增长。
业务量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金融时报》发布的《2006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2006年国内网络银行的使用人数与去年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网络银行客户已经超过4000万。抽查样本中,网络银行使用人数同比增长了近1.7倍,网络银行使用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近3倍,企业网络银行业务的增长成为2006年网络银行快速发展的亮点。对个人调查时,在对网络银行没有进行任何解释和说明的情况下,有87.1%的网民听说过网络银行,说明目前网络银行在网民中的知名度较高。在2006年调查的我国10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中,有1/3的个人正在使用网络银行服务。这些用户主要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居住/工作在大城市、个人收入3000元-5000元、年龄在30岁左右的网民。77.13%网络银行用户常用账户查询;一半以上(54.18%)的网络银行用户常用网上支付功能;网上缴费和转账汇款功能的使用比率较接近。
业务种类逐渐丰富
业务种类逐渐丰富,形成自有品牌。十年间,我国商业银行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研究市场的需求,过去网上银行业务种类单一、有限,而如今业务种类丰富、服务品种繁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品牌。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金融@家,招商银行的“一网通”,中国建设银行的“e路通”,都在客户中间有良好的口碑。
外资银行已开始进入我国网络银行领域
在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外资银行也开始关注并涉足中国网上银行,到目前为止,已有东亚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营业,外资银行在纷纷进入中国之后,网络银行业务也相继开展,加上其花样繁多的服务品牌来和中国银行进行抗衡和竞争。中国的银行如果不做好准备,势必将流失一些重要的客户资源。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拓展网络银行等综合金融业务,以实现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以及资讯业的交叉发展已成为国内银行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网络银行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虽然网络银行有着非常强劲发展势头,但是,由于网络银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也必须承认,网络银行还存在众多难点急待解决。
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威胁依然存在。网络已经普及,网络技术也快速发展,但从技术层面看仍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网络安全。一些不法分子和黑客利用人们薄弱的安全意识、网络技术的漏洞以及银行管理的不规范,盗取客户的帐号、密码及其他信息,给客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客户继续使用网上银行的信心,不利于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2007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显示,在13700万中国网民中,有超过35%的人认为网上交易不安全。最近,美国也发生了及其严重的信用卡“泄密事件”。
客户对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的顾虑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不稳定,易发生软硬件故障和数据丢失等故障,并且也极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袭击。目前的网络银行所采用的安全技术中,除了常见的防火墙、部署安全监控工作站和防病毒系统,来减少Internet带来的非安全因素之外,采用SSL协议以实现重要信息在Internet上的传输安全控制,则成为网络银行安全策略中最重要的方面。
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网上银行已经进入我国十余年,但是立法方面的工作依然相对滞后。网络银行被盗的案例越来越多,尽管很多用户也因此将银行告上法庭,但是结果都是让广大用户倍感沮丧的,因为用户不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存款被盗取是因银行过错导致,因而纷纷败诉。银行方面称:网络银行系统没有问题,客户安全意识不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是导致存款被盗取的根本原因。直到当前,国家依然没有更新针对网上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仅仅是由《网上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多年前出台的文件在维护网上银行的正常进行。这也是网络银行停滞不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次,对于网上银行的监管还不到位。由于网上银行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考虑到它各方面的特殊性,对其的监管也应该不断探索、完善,形成比较个性化的监管。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乏以及管理经验的缺乏,近些年来对网上银行的监管不尽人意,给某些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由于网上银行淡化了国界,其业务可以延伸到全世界各个国家,所以对于跨境的各种交易必将涉及到国家与国家的往来,这就要求监督部门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国家间对于某项业务的法律法规相冲突甚至出现跨国犯罪时立刻出面给与协调。而我国目前的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社会信用环境缺位
网络银行缺乏应有的信用环境。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在西方国家已有150年的历史。而在我国, 社会信用制度还比较落后。许多企业不愿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交易方式,而是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另外,互联网具有充分开放、管理松散和不设防护等特点,网上交易、支付时双方互不见面,交易的真实性不容易考察和验证。对社会信用的高要求迫使我国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做诚信,建立客户个人的信用数据库,有良好信用的客户可以给予优惠,而信用不良的客户则会受到信用级别的限制,将享受不到银行的服务。在政府、银行、个人三方面的努力下,一定会创造诚信的社会环境,以支持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网络经济中,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对信息的优化配置将成为银行信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每个商业银行各自都有一套网络系统,所有客户的资源零散不全,有关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以至外资银行有机可乘。要想抵制外资银行占领市场,国内商业银行就应该同心协力,相互合作,发挥本土优势创造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
四、网络银行的发展趋势
网络银行在事实上推动了银行业的融合,而这种融合突出反映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之间。但是,随着网络银行业务的深入普及,银行作为交易支付机构与各个行业融合渗透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速度也越来越快。不仅如此,网络银行使银行业的商业模式及赢利手段日益丰富。网络银行进一步强化了各个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了每一家银行的特点,从而避免了银行机构之间业务的同质化。
结合国外银行业发展的模式,我们对中国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网络银行最基础的阶段是“基本的个人银行”——网络银行只是将除了现金存取款以外的其他银行传统柜面业务放在网上,且采用的流程还是以传统柜面的业务 流程为主,就是将柜面业务复制在网上银行系统里,没有加于改进。这一阶段的网络银行更像是自助式的柜面终端。
网络银行发展的第二阶段可以称之为“可定制的个人银行”——银行在利润率、渠道选择和客户行为方面都做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对客户的洞察力更加深入,并且对客户行为开始加以诱导,进一步在客户群体中传播银行业务信息。这一阶段的网络银行在互联网上仍旧只能提供基本功能,银行的电子银行策略尚不够明确。
网络银行业务势必将要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专有的个人银行”。这一阶段的网络银行以积极的观点对待客户,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系统、应用结构、程序和策略,令客户实现自助服务、产品选择和决策支持。这样,银行可以很容易地收集并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以及他们乐于使用的服务方式。由此,银行可以对客户进行分类,然后提供针对某客户的、专有的产品和服务。这一阶段的网络银行建立的是“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种真正贴身的服务,也相当于个性服务,可大大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因此加强银行的竞争力。
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讲,从息差获得利润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银行发展的需求,银行将逐渐开拓一些收费的业务来细化市场。在网上服务中,客户不仅仅满足于能够7-24小时接入自己的账户,而且希望银行对更多的需求提供简单的解决方案。此外,大量富有的、年轻的客户对成熟的银行解决方案有越来越高的需求,尤其是财富管理方面更为突出。这就意味着网络银行系统的服务内容必须很好的规划,才可以灵活地根据市场及本身的实际情况推出新的服务。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必定成为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任何银行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网上银行业务而存在,而在有的国家已经出现了网上银行业务独立化的趋势,即摆脱了传统的柜台业务,只有网上营业厅。而我国也一样,不论是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不能避免发展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在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不仅要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更要走在该项业务潮流的前端,引领该项业务的发展方向。但这条路是艰难而曲折的,首先我们要认清自己的现状,并努力追赶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要清晰而尖锐的发现自身的问题,逐个击破阻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障碍,同时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道路,最终达到不断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韩宝明.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俞伟强.中国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和趋势[J].电子商务,2006,(5)
3、 兰娜.我国网上银行现状及发展前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3):90~91
4、 党琳,周印.我国网上银行监管存在问题探析.科协论坛,2009,7:157
5、 罗淇方.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策略.广西电业,2009,108:18~21
6、 吕帆,曹丽娜.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问题研究.金融资本,2009, 6:98~99
7、 管晓珂.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9,592:11~12
8、 梁慧颖,郭春梅,李红霞.网上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3),120~122
9、曹万卿.网上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大陆桥视野,2009,01:93~94
10 、宋连,王大贤. 网上银行之发展、风险及政策完善建议.金融会计.2010,7: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