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各个金融市场,并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下降的影响,2008年全球车市均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生变。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由于销量急剧下降,现金流空前短缺,股票市值严重缩水,接近破产边缘,已经面临不可避免的加速衰退。2008年美国“三大”本土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66.9%下降至48.4% 在美国市场上.克莱斯勒销量仅比本田多卖了24000辆,被赶超的趋势日益明显。为缓解危机,通用汽车以3亿美元的总价出售其所持五十铃汽车7.9%的股份,全面退出了日本市场。目前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进入了破产保护;欧洲汽车工业2008年新车注册数量1470万辆.年比减少8%。除德国、法国汽车销售小幅下降外,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日本2008年日本产新车,不包括微型车在日本国内销量为321.23万辆,创下1974年以来最低纪录,比2007年下降6.5% ,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日本国内新车销量连续5年下滑主要原因。(注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衰退,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减速,汽车消费者信心遭受重挫.加上油价高涨、贷款紧缩、股市楼市低迷使得财富效应下降等令消费者购买新车的意愿大幅降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全面调整期。
(一)市场销量增幅放缓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间接影响以及引起的连锁反应。首先,出口受到很大阻力。虽然,我国整车出口到美国的很少,但是零部件很多。美国汽车企业减产,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的出口就会受到冲击。此外,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全球,波及到俄罗斯、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影响到当地的汽车需求,那我国整车出口就会受到较大冲击。其次,内需将会继续下挫。美国金融危机短期内难以消除,我国经济也将面临增长放缓的迹象。这对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影响较大,中国汽车消费的拐点将会到来。不仅是出口将受到很大影响,国内的需求也会下降。最后,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欧美市场惊人下滑的情况下,国际汽车巨头将会加快争夺中国市场的脚步,这使得我国汽车产业将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图(1) 2008年1~11月全国汽车产量图
自2002年以来,我国的汽车市场超高速增长达6年之久,远远超过我国GDP的增长速度,2008年这种超高速增长开始放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1-11月汽车产销总量增幅较前10个月进一步回落,整体汽车产销形势依旧比较严峻(见图1)。美国金融危机无疑对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长远影响。
(二)企业利润进一步降低
一方面,鉴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进一步增加了中国汽车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由此引发的汇兑损失也进一步地减少了中国汽车产业出口产品的利润,此外,还减弱了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也间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汽车行业11106家规模以上企业2008年1—8月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但增幅回落,并且主营业务成本增长仍快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注2)
(三)固定投资迅速下降
随着全球汽车业的低迷状态继续,世界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布局将发生很大变化,不少新的投资项目也必然随之缩减,国内的投资者也将更加谨慎。总体上来讲,企业削减投资必然会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首先,中国汽车企业究竟是收缩防御还是扩张进攻,其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必然会畏首畏尾。其次,会减缓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进度。最后,无论是技术输出还是国外建厂,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扩张之路将面临搁浅的危险。
(四)是挑战同样存在机会
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完全是负面影响,其同样给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方面,金融危机给美国、欧洲、日本汽车企业在未来的技术投资和竞争力等方面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虽然,短期内金融危机同样会影响到中国汽车产业,但是,长期看来,这也许是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汽车市场新格局秩序制定的最佳机会。
三、金融危机下中国汽车产业机遇分析
从当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看,中国汽车产业也面临克服困难、化危为机的一些有利条件和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5点。
(一)我国经济基本面保持良好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政府积极投行扩大内需,国家政策环境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有利。中国经济正处于重化工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城市化的初期,再加上地区发展不平衡,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提速,在此环境下,以消费、投资为主的内需型增长将逐渐取代以出口为主的外需型增长,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成为必然的趋势,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着力点。为了推动内需型行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进程,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内需型行业。一揽子政策的出炉,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内需型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那些经营稳定、核心产品竞争力较强、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发展潜力较大的内需型企业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和高速发展的时机。
(二)2009年我国经济运行平稳
针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央陆续出台了多项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2009—2010两年总投资4万亿元,央行自9月份以来先后5次降息、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信贷规模等。这些刺激增长、扩大内需的措施,将给汽车市场特别是商用车市场带来重大机遇即将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将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信心,扩大汽车消费需求(2)油价下调,原材料价格下降,有利于缓解汽车需求下滑和成本压力。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已由2008年7月中旬高点时的147美元下跌到目前的40美元左右,累计下跌了70% 国内成品油价格也进行了下调。2008年l2月19日起.汽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1100元;2009年1月15日起,汽、柴油价每吨再各降2.5%和3.2%(发改委公布数据)。油价的下调,减轻了汽车使用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汽车需求 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国际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国内商品价格随之回调,钢材、塑料、轮胎等汽车主要原料价格持续下降,汽车业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得到暂时缓解。
(三)农村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在党的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推动下,近年来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潜力巨大的农村汽车市场有望启动。将为低速汽车、微型车、低端客车和经济型轿车带来机遇。一是从农民收入来看,汽车消费需求显现。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差距逐渐缩小,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为14.99%,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了8.0%,增速连续5年都超过6%,部分较发达的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万元。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政府持续推行的“三农”政策,使得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二是从从农村运输量分析,农村汽车市场上升空间巨大。我国农村每年田间作业运输量为145亿吨左右,城乡之间货物运输量为100亿吨以上,而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我国农村现有机动车保有量仅能完成农村运输需求量的3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80%以上。而且,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现有交通运输工具仍处于载货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并存的状态,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未来汽车需求空间巨大。 论金融危机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