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有土地闲置、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时间、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商业银行停止对其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和贷款展期。2010年3月29日,银监会加强房贷风险防控,对违规房企停止新增贷款。
3、实行了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
4、从2010年1月1日起,取消了二手房营业税优惠政策,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两年恢复到五年。2010年1月10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五条措施。中国银行将首套房的优惠利率由7折升至8.5折。首套房契税优惠收紧:3月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
5、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包括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所谓“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所谓“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新的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实施,严重打击了一部分依靠银行贷款来炒房的投机客户,大量的投资客将资金撤出了房地产市场。同时第二套房的改善性需求也受到了严重抑制。我国政府出台的这些措施都在减小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冲击。
四、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与思考
美国次贷危机为中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敲响了警钟。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与危机爆发前的美国房地产市场相似:房价上涨速度过快,经济正进入加息周期,存在流动性过剩等情况。而随着央行多次提高存贷款的利率,贷款人偿付贷款的压力逐渐增大,他们也越来越难以预测将来还要交多少贷款本金及利息,风险正在逐渐加强。同时,我国房地产贷款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收入证明并不少,信贷资产没有经过证券化,房地产信贷风险情况无法度量且风险相对集中在银行体系内。央行近年来连续多次加息,我国住房按揭贷款正步入违约高风险期。
房地产泡沫是资产泡沫的一种,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泡沫经济,它一般是指由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基础价格的持续上涨现象。通常表现为在经济繁荣期,低价飞涨形成泡沫景象,但到达顶峰状态后,市场需求量急剧下降,房价大跌,泡沫也随之破灭。(注5)。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存在泡沫化现象,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泡沫化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危害,吸取金融创新过度的教训和金融机构缺少风险内控机制的教训,加强金融监管,严格控制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扩张,防止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同时,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扩张性调控措施,应对美国经济衰退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负面冲击。
(一)、对中国政府管理思路的改变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在发展中国家,正常的商品房市场应呈“金字塔”型,即底部是广大老百姓消费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中间是有较高要求的白领阶层所需要的公寓型住房,最顶端是少数人能消费的高档豪华房及别墅房,而我国是倒“金字塔”式发展。目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更多的是建设高标准、高消费的别墅或豪华型住宅。同时,开发商对市场的过高预期,导致商品房积压严重,一方面房屋闲置率增高,另一方面很多人无房住。为了改善我国现阶段房地产的供求状况,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适应百姓的需求,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解决大部分人无房住的现状,促进我国房地产结构的优化。
在调控的过程中,政府应始终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正确把握和及时调整调控力度,采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和法律手段,同时实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调控。继续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项目和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贷款需求。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抓紧制定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政策。
1、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防止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扩大。从房价收入比率看,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程度要比美国房地产市场大得多。虽然,国内过高的房价还没有引发房地产市场危机,那是因为大部分拥有住房的城镇居民是通过1998年以来的住房制度改革,以较低价格购买了原来的公有住宅,房贷规模比较小。但近几年随着房改政策的实施,取消了福利分房和以成本价购房后,新开发的商品房基本上都是购房者自筹资金购买,大部分购房者都是付了首付款之后,靠贷款来购买。随着商品房销售量的提高,购买者房贷规模也随之加大,所以目前已集聚了很高的金融风险。针对这一风险,政府应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使房价回调,严格限制房价的过快上涨,防止房地产泡沫扩大。
2、加强金融监管,严格控制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扩张。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金融创新、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重要特征是在化解单一产品风险的同时,由于有更多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介入,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会进一步放大。因此,监管机构必须针对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创新,确立防范金融风险扩大化的监管机制。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看,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机制必须保证透明,衍生品的评估机制需要充分揭示金融衍生品的潜在风险,监管机构需要对金融创新机构加强道德风险监管,同时,金融机构必须在传统金融业务与创新业务之间建立严格的防火墙,严格限制传统金融机构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规模。
3、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美国次级贷款主要是为了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但低收入人群的经济支付能力低又限制他们的还款能力,如此一来也容易造成违约现象的大量出现。在这次危机后,当银行房贷收紧时,又会导致部分中低收入者买房困难。因此,政府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人人享有适当住房,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买房(如廉租房也是一种办法),把没有支付能力的中低收入者推向购房市场,拔苗助长只能事得其反。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美国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
美国的次贷危机表明,房价上涨和利率下降会推动抵押贷款市场的繁荣,鼓励消费者购房,支持宏观经济增长。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回落将引起银行业盈利减少和资产质量大范围恶化,使很多金融机构由此陷入经营困境。我国房地产业应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已经给中国房市亮了红灯,当前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流动性过剩不得不再次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抑制流动性过剩将是中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着手解决的中心问题。对此,要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防止房地产过度下滑给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除了中央政府要实施一些紧缩性的措施之外,各大商业银行也要积极配合,审慎放贷,特别是在中国目前房价快速上涨,房市泡沫逐步显现之时,银行更不能掉以轻心,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充分说明了一贯被认为是优质资产的住房抵押贷款也并不是绝对的优质。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