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货币市场基金而言,商业银行推出此类产品的吸引力在于:一方面,商业银行与个人客户之间需要签订一个带固定期限的理财合同,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募集的资金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可以进行封闭操作,因此回购等杠杆经营成为可能,这有助于提高收益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拥有协议存款、商业票据等一些只有银行才可以进入的投资领域,从而能够实现更加稳定或者更高的收益率。
②结构性存款。目前,这种产品主要应用在外币理财领域,是衍生金融工具与传统存款业务的结合。客户往往通过这种产品获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收益率,高出的原因在于投资者在存款的同时,直接向银行出售了普通期权、互换期权(Swaption)或者奇异期权(Exotic option),承担了额外的风险,因此其总收益应是普通存款利率加上期权费收益。结构性存款的“结构”有很多种方式,根据存款所挂钩的风险因素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⑴利率区间挂钩存款:这是推出最早、最为典型的外币个人理财产品。此类产品一般与LIBOR利率区间挂钩。如中国银行的“汇聚宝”部分系列产品。
⑵人民币汇率挂钩存款:近两年来,人民币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因此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也成为外币理财产品开发题材。如中信实业银行推出的“1年期亚太货币篮子汇率挂钩”的美元理财产品。
⑶与美元或者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汇率挂钩的产品。这类产品盯住的风险因素是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汇率。如东亚银行2005年8月15日推出的外币汇率挂钩(美元及港元系列)保本投资产品。
⑷与商品价格挂钩的产品。此类产品以国际商品价格为挂钩因素,如荷兰银行于2005年9月初推出的到期保本型理财产品———国际商品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
⑸与波动率相关的产品。此类产品挂钩对象是汇价、债券价格或者股票的波动率,波动率之所以能够成为风险因素和收益来源,原因在于波动率意味着不确定性,因而可以通过期权交易进行规避,而期权交易是有价值的。如2005年 8月1 日渣打银行推出的“道琼斯指数挂钩投资产品”,该产品的收益率与道琼斯指数的波幅挂钩。
⑹与股票指数挂钩的产品。此种产品选择的风险因素是股票指数,典型的产品如荷兰银行“香港恒生指数连动结构性存款”,该产品与香港恒生指数的表现相连接,让投资者有机会参与亚洲主要股票市场的成长机会。
③固定收益组合理财产品。这种产品是市场中各种固定收益产品的组合,组合中各种不同产品的占比取决于客户的不同风险偏好。组合中的产品类型包括:典型的固定收益产品如债券、货币市场产品如拆放或者CD、结构性存款等等。如民生银行的“安心理财计划”,在投资组合中,60%为美国国债,40%为稳健型结构性产品;在结构性产品中,30%为收益递增的结构性存款和与利率区间挂钩的结构性存款,10%选择与汇率挂钩的结构性产品。类似的产品还有:招商银行的一年期成长型和稳健型理财计划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将理财作为竞争手段。2005年前,商业银行推行理财业务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在于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收益率,甚至采取搭售储蓄存款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将个人理财产品演变为变相高息揽储的工具。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理财产品,以理财产品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而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巩固中高端客户,减少客户流失。
2.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定价和风险对冲方面,缺乏科学的定价机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获取债券市场收益率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套利利差,一旦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降,这种套利的风险就会自然产生,有可能会导致银行无力支付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由于债券数量有限,加上商业银行人民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大量理财资金涌入货币市场,银行获利空间变得极为有限。2004年上半年以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出现了持续、大幅上涨,上交所国债指数从2004年4月初91.1点上涨到2005年10月中旬的109.73点,上涨20.45%.债券指数已在高位运行,债券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债券资产利率风险越来越突出。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外币结构性存款、货币掉期、高等级债券、欧洲商业票据、拆放境外同业等产品,也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目前外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有的与香港红筹股挂钩,有的与新兴市场债券挂钩,有的与商品指数以及国际市场黄金、石油挂钩。目前,美国联邦储备基金利率已达4.5%,且市场普遍有进一步上升的预期,随着美元与人民币利差的进一步拉大,许多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汇率、利率工具,投资境外衍生产品以提高资产收益率和资产配置效率的意愿比较强烈,一旦市场出现大的逆转,外币理财市场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少自己的产品模型和对冲技术,大部分产品都是依靠外资银行设计、报价、风险对冲,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也存在一定风险。
二是操作风险。目前银行大量推出创新理财产品,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往往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因操作失误或欺诈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有的银行对空白理财产品认购书不作重要凭证管理,经办人员对相关操作规程不熟悉,或者分支行超计划销售,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
三是流动性风险。对可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如果因为市场利率变化出现大规模赎回,可能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特别对资金头寸比较紧张的股份制银行影响较大。
3.理财业务资金管理不规范。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管理不规范,没有按理财产品协议使用资金,发生理财资金挪用的现象。而且,商业银行通常对出售理财产品获得的资金没有设置专门科目进行管理,只是在储蓄存款科目反映,仅是作了冻结而已,资金实际用途难以监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4.缺乏较权威的培训认证机构。为了保证金融理财师的服务质量、维护市场秩序,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是对“金融理财师”成立自律性、非营利、非政府的专业资格认证机构,通过对达到一定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准的金融理财人员进行认证管理,提高行业公信力。国际注册金融理财师标准委员会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的金融理财师认证机构。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类似权威机构,只是于2004年9月,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名义发起成立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并于2005年8月加入了国际CFP组织,首次在国内引进国际CFP专业资格认证制度。
二、西乡农村合作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西乡农村合作银行基本情况:
西乡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东部,南倚巴山,北临汉水,属国务院确定的第二轮扶贫重点县。全县共有23个乡(镇),,269个行政村,1422个村民小组,9.23万农户,全县共有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的87%,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14亩。2007年末,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9.6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816元,粮油总产量13.82万吨。全县主导产业以茶叶、生猪、烤烟、水产养殖、林果、食用菌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
西乡农村合作银行是在原西乡县信用联社基础上于2005年3月6日改制创立,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于同年8月16日正式对外挂牌营业,是继陕西神木之后西北地区第二家农村合作银行。全行下辖8个支行,1个营业部,40个分理处,共49个营业机构,截止2008年9月末,在册员工359人,各项存款余额为16.98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52.18%;各项贷款余额为12.07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76.78%。长期以来,西乡农村合作银行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按照“四个面向”(面向“三农”、面向城市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努力提高农金工作服务水平,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银行增效和政府满意的“三赢”格局。
(二)西乡农村合作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西乡农村合作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之我见(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