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范畴单一,仅包括储蓄业务和十分有限的代收代扣业务。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个人金融需求的多样化,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范围逐步拓宽,品种逐步丰富,逐渐由单一的储蓄、代收代扣业务向多元化的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发展。通过与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向客户提供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黄金买卖、基金专户理财等金融服务,以及理财规划服务等金融产品综合服务平台的方向转变。充分依托渠道优势,深化同业合作,整合资源,搭建完整、统一的个人理财综合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逐步由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的方向转变。
(二)网点转型力度加大,构建专业的理财服务渠道
个人理财业务不同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它是一种非大众化的、个性化的综合理财服务。对商业银行来说,可以给银行带来较大贡献的个人富裕客户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也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点对象。而富裕客户对于银行在方便、快捷、安全、优先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更加关注和迫切。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要立足于个人贵宾客户的理财需求,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都把分层经营管理策略纳入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规划中,按个人可管理资产(AUM)将个人客户分成不同的层次,分别建立相应的服务渠道,提供差别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财富管理中心、贵宾理财中心、个人理财中心、网点理财室正是我国商业银行在零售网点转型中实行分层经营策略的产物,使之成为服务个人贵宾客户的主渠道,稳步提高理财业务盈利水平,是商业银行分层经营管理的核心。截至2007年末,工商银行建成贵宾理财中心1112家、具备功能分区的一般理财网点3057家;中国银行统一标准的理财中心366家,并拥有1000余家理财工作室及众多的网点理财专柜;交通银行拥有200个沃德财富中心;招商银行拥有168个理财中心、352个贵宾室、424个贵宾窗口。截止2008年3月底,建设银行共有1489个理财中心,从业人员2093人。
(三)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
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二八法则”,在个人理财业务中,银行80%的利润源于20%的优质客户。实行分层经营的策略,对客户采用科学的分类,明确目标客户群体,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不同的差别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借鉴国内外银行业零售银行业务的成功经验,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市场细分经营策略。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需求开发理财产品,有差别,有选择地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有选择有侧重地实行差别化服务,将低端客户分流到网上银行、自助设备等渠道,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自身带来较大贡献的个人富裕客户。
(四)私人银行业务开始兴起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日益发达的个人理财业务,是发展私人银行服务的基础。随着国内居民家庭财富的积累,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私人银行服务必将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焦点,国内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也必将得到迅猛发展。2005年5月,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正式提出私人银行的概念,并作了如下的定义:私人银行服务,是指商业银行与特定的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代理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私人银行服务被视为个人理财业务中的一种综合委托投资服务,而不包括个人理财顾问服务。2005年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专门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标志着国际银行业拓展中国私人银行市场的开始。2006年,花旗银行、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均宣称在沪发展私人银行,2007年3月,中国银行成立私人银行部,并在京、沪两地建立私人银行,2008年,中国建设银行将高端客户部更名为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并在京、沪、深、穗等四地开办了私人银行。私人银行,这种起源于个人理财业务基础,又超越普通个人理财业务的处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金字塔顶端的财富管理服务,已经成为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
(一)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环境还不够成熟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政策和体制,银行、保险、证券三个行业都是严格分开经营,业务不能交叉,产品相对独立,商业银行不能直接涉足证券、保险等投资领域,无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只能通过代销保险、基金等方式进行间接投资,在产品创新范围与创新深度都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客户一站式的理财需求。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也纷纷出资设立或合资设立了基金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信托公司等,加快金融创新力度,以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跨行业的投资。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与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金融机构合作,根据客户的赢利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因素,制定出合适的、较为科学的理财管理计划,实现客户资产的分散投资。但是,由于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内还是个新兴的产业,相关监管制度缺失,行业自律性不够,投资人一般在专业知识和信息获取方面都处于弱势。而商业银行为规避自身风险与法律责任,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一般都是将风险转嫁给第三方,甚至直接由客户承担,而客户对因产品的设计缺陷或是管理人对政策把握的失误等原因导致的损失缺乏索赔途径与申诉渠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客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受客户理财需求与理财产品的制约,也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随着居民个人财富的增加以及物价大幅度的上涨,居民投资需求日益旺盛,投资理财意识也在逐步恢复,但相当多的客户对银行的理财业务缺乏了解,不少客户未能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不足,一味地认为理财就是单纯追求高收益、高回报,无法将风险与收益对等起来,将理财与投机混为一谈,理财观念较为短视,注重短期收益。特别是近期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化,我国国内经济下行危机日益严重,客户投资于基金、理财产品的收益都大大缩水,甚至出现亏损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户更是谈“基”色变,谈“理财”色变,从而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理解产生巨大的偏差,正是客户这种对理财业务的片面的认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