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背景简介
二、观点
三、分析
1.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
2.产业结构优化与资源最优配置
3.人口就业结构和知识结构
4.规范贸易规则、改善经济环境
5.入世带来中国政治外交的稳定和强势
四、结语与展望
一、背景简介
2001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终于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即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正式成员国。回顾这场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过程的谈判,其过程可谓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特别是在1995年,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即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即将被WTO所替代,中国争取恢复GATT创始成员国的资格时,我国曾几近门槛却在最后一刻功败垂成,至今仍令人扼腕。好在21世纪初的这一天,我国终于与WTO的其他组织成员国达成了协议,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入世”终于成功了。
但与此同时,谁也无法再回避“纳拉出走之后…”这样的问题,到底“入世”为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什么?又或许夺取了什么?使中国社会经济前进了?抑或是在某些方面后退了?到底几十万字连带十余个附件的WTO《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将会如何从方方面面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呢?
二、观点
中国入世是深化改革开放精神的体现,是我国坚定市场经济体系的延伸。入世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是需要具体入微的观察计算,需要以科学的眼光来分析。
深入学习WTO的基本原则使我们知道:WTO不仅是一个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价格的国际组织,与此同时WTO也坚持非歧视性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包括透明度原则、例外和保障措施原则、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都说明WTO也是一直都在本着公平、稳定、协调、均衡发展世界贸易的积极组织。同样,中国加入WTO,也将会接受WTO自由、公平的原则和待遇、同样以公平贸易、资源最优配置、福利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论是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一经验性的成功,或是从国计民生的角度关心中国的未来,都会发现WTO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尽管或许在短期内给中国带来轻微的阵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入世则是中国向着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定的一步。
“入世”将使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同跟上经济全球化发展脚步;“入世”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入世”可以改善我国贸易环境规范,有利于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与增长;当然与此同时,“入世”可以使“优胜”,也可以使“劣汰”,一部分产业可能会经受强烈的竞争和压力,甚至淘汰;“入世”也为中国政治和外交带来稳定和强势,稳定的政治环境显然将为中国社会经济提供更稳定的发展环境和更强的消费信心,刺激中国经济的成长。
三、分析
1.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
如果说国民经济理论的发展目标是国内资源的最优配置,那么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目标就是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而WTO,正是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相辅相成的。特别是WTO的贸易自由化原则,追求自由贸易,要求关税减让,禁止国家对贸易产品数量限制——这些做法都削弱了国家或地区保护主义的经济贸易壁垒。将使整个中国的各个产业、各类市场全面与国际市场接轨。
观察我国《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看到,2001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5098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7.5%。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更快,2001年一年,我国就批准设立了26139个外商投资企业,与2000年相比增长幅度高达16.0%。涉及国外经济合作的业务项目金额也呈持续增长趋势,2001年营业额达121亿美元,新签合同额达165亿美元,比之2000年分别增长了7.2%和10.1%。随着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即将实行的各种贸易和政策开放措施,以上各个项目还将继续高速增长,而这些也都说明中国正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不仅如此,中国加入WTO、加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然带来了可观的利益。从统计数字中看出,进出口总额的增长为中国带来了可观的贸易顺差,2001年达到了225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为我国带来的数百亿的国际投资(2001年国际合同外资金额69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68亿美元)。不仅仅如此,伴随着整个中国市场的开放和投资的引进,潜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也随之而来。外企阶层也隐形的拉动了劳工工资水平,带动了内需,加快了商品流通的过程。这里还没有记入持续增长的,每年近忆人次的入境旅游业(2001年外国人1123万人次;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7778万人次)。据统计伴随着入世前夕,2001年我国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已达到178亿美元,这项收入同样在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被预期有大幅增长。
当然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也会有一些可以预期的危机。特别是在抛弃各种壁垒后,将会使中国的国民经济完全暴露在世界金融投资市场之下,因而使我国在世界性或区域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面前,失去原有的抵抗力。尽管由于危机到来的不确定性使我们难以估算准确损失数字;并且我国对各种危机的抵抗力不仅与WTO相联系,也与我国即将实行的各种不违背WTO原则和协议的其他政策有密切关系。但是,入世后的中国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制定预防和抵抗世界性的危机的政策——这将是一个决定中国未来的课题。
2.产业结构优化与资源最优配置
中国的产业结构特点从一定的角度上可以看作是“全面而落后”。“全面”是指中国的产业结构一心求全,这与我国六、七十年代的“自力更生”的口号有密切关系。从石油化工、钢铁、纺织、汽车,到工艺品、玩具、钮扣、电子,不胜枚举的丰富产业可以说:中国已经充分的发挥了自己“地大物博”资源。但是,长时期以来我国的在众多产业上的技术落后也已经是公认的事实。缺乏技术和人才,使中国在20世纪末尾的90年代,仍然只能停留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政策上。根据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职工队伍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占5.7%,而绝对多数的职工仍只有高中或中专以下学历;考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设备技术水平时,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26.1%,并且其中以进口设备为主。可见,我国的产业结构在技术上落后于国际水平,依赖于国际技术。
中国入世的同时也接受了WTO的贸易自由和市场自由的原则,国际上各种产品可以越过我国原有的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政策,直接与国内产业竞争。那么,技术落后的部分中国产业就必然要面临淘汰,或成为跨国公司的附庸的威胁。但也正如我国已经放弃了“人定胜天,消灭黄沙”的思想一样,追求共存、因势利导成为中国入世后扶植国内产业的必然选择。中国加入WTO后的缓冲期间,必然会带来一波国内产业结构的大洗牌和优化重置。其间,我国产业有可能退出部分市场,有可能放弃某个落后行业的发展。但是找出优势,集中力量发展有中国特色主力产业,反而可以使中国社会经济闯出一条生路,跻身于世界前列。
正所谓“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中国入世,便如中国产业结构参加了一次手术籍以割去腐肉,便如参加一次减肥运动借以去除赘肉,纵然有痛苦但却也是重生和健康的契机。按照2001年统计公报的描述来表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持续取得进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农业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一些行业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取得新的成效。2001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2.1,比上年提高3.4点。”——这些都表现了中国为迎接WTO所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坚强地走上最优资源配置、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道路。
3.人口就业结构和知识结构
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中2001年对“入世毕业应该如何提高竞争力” 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入世的刺激下,绝大多数的受调者都已经意识到了“人才引进与培养的重要性”(47%)。WTO带来的开放环境前所未有的提供了将人才诱离本土的便利条件,但也使国人进一步注意到了人才、科技和教育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成为WTO带给中国新课题。人才不足将会是中国企业在入世后的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从就业结构上看,我国42%(1996年《全国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的就业人口集中于制造行业。这个行业的人口数量基数大,对生产效率的刺激最为敏感,可能会成为入世后最先受到冲击的行业。预计将有大量就业人口从制造业中退出,转向其他行业层次就业。如果低层次教育人口转就业失败,则可能会成为失业人口,造成社会负担和成为不稳定的根源。
从教育结构看,尽管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效显著,但目前国内的高等学校教育(招生)能力仅约为268万人/年,尽管持续增招扩招,这个数字仍然尚不足我国每年新生人口的1/10。同时过度的增招扩招也变相的使得教育水平下降,难以向国内产业输送够质够量的血液。国家教育和科研经费不足GDP的1%,都使大幅提高国民教育层次和产业技术水平困难重重,这些将是我国产业难以继续面对入世挑战的致命弱点。
4.规范贸易规则、改善经济环境
中国入世,也接受了WTO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公平贸易原则。这一原则对我国的影响可以分为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国际的,一方面是国内的。
入世,给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时也拥有了一套必须遵守的规则,这套规则并不是仅仅限制贸易国之间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的国际贸易保证了公平、公正的贸易环境。过去,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以低价格走向国际市场,常常受到对方国家的歧视性待遇。例如,美国曾考虑对我国实行以“超级301”惩罚性条款,欧盟也曾对我国部分电子、纺织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入世后,我国政府和企业则可以利用WTO的规则和调节机制来维护自身的利益,避免受到不公正待遇,给以我国产业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入世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将国际上经过多年考验的惯例与规则引入国内市场,诱导和刺激国家政府的政策法规学习与仿效国际先进经验,逐渐趋于完善,保护和规范国内贸易环境,减小内耗,促进投资。规范的国内市场必然会长远的提高产品流通的效率,这也是入世为中国社会经济所带来的一项重要影响。
5.入世带来中国政治外交的稳定和强势
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强大的外交后盾,很难相信一个国家的贸易可以通顺无阻的走向国际市场。除了经济实力之外,政治、外交实力,也同样影响和保护着我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地位。中国入世则不仅仅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功,也是我国在政治外交上的里程碑。入世不但是中国和世界的经济贸易结合到了一起,也使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个更为重要角色,使国际上强权势力在向中国施加压力是不得不多考虑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新地位。而中国政府在国际国内政治上的强势,也反过来起到了稳定发展国内经济的重要作用。中国入世带给世界的政治影响,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来说是持续稳定的一剂良药。
四、结语与展望
综述全文的论述,WTO对中国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我们可以预见到WTO将会从国际经济地位、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经济环境、政治稳定等各个方面影响中国的社会经济进入调整期——这些在本文中已经扼要论述了。但至于入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之结果最终会是怎样——其关键则在今后这5-10年内中国的政府、产业和人民的应对措施之中。如果把这个迎接入世的挑战看作一场斗争,那么决定成败的关键不是在2001年的11月12日入世的那一刻,而是在其后的这几年中我国对WTO的认识、理解、运用和对自身的优化、调整和配置上。很显然,正确应对,稳扎稳打,才会使中国在入世后的经济向更健康稳定模式发展。
试析入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影响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