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筹资金对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的影响
导论。
本模型是研究二十多年来我国的自筹资金与基本建设投资资金之间的定量关系。基本投资建设属于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范畴,包括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其统计资料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统计调查,调查方法为全面统计报表。另外,自1997年起,基本建设投资的统计起点由5万元提高到50万元。
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与监督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工作。《通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后,各地区、各部门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财务与资金管理中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甚至搞边勘探、边施工、边设计工程(以下简称"三边"工程),概算变更随意性很大,超支严重;一些项目配套资金留有缺口,已出现"胡子工程";一些项目财务资金管理严重弱化,存在挪用建设资金、铺张浪费等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纠正,将会严重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影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甚至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和浪费。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经过对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自筹资金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的比例逐年增大,其稳定性对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Y=C1+C2*X+u
这里Y是被解释变量:基础建设投资资金,X是解释变量:自筹资金,C2可以看作自筹资金对基础建设投资资金的平均影响,且0<C2<1。u为随机误差,描述变量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干扰。
二.样本数据收集。
本模型使用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在经过大量分析比较后我们采用了所取样本数据见下表:1
三.参数估计与检验
(一)将样本数据导入Eviews软件进行OLS估计,得到输出结果如下:
下面是关于X和Y的线性图:
(二)模型的检验
1.经济意义的检验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在理论上已经知道,自筹资金与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的增长是正的线形关系,这与现实中两者的同向变化是相符的。
2.统计推断检验
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为0.990330,模型拟合情况比较理想,系数显著性检验T统计量为:48.53274。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23下的临界值为2.069,因为48.53274大于2.179,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自筹资金对基本建设投资资金来源有显著性影响。
3.计量经济检验
(1)由于我们建立的模型只有一个解释变量,所以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异方差检验
利用图示法,由Eviews软件得到如下结果:
随x的变化e2没有明显系统性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无异方差存在。
利用ARCH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从输出的辅助回归函数中得obs*-squared为0.285985远小于临界值7.81,可以得出:无异方差存在。
(3)自相关检验
利用D-W法检验由DW=1.726856,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Durbin-Watson表,n=25,k’(解释变量个数)=1,查得两个临界值分别为:下限DL=1.288,上限DU=1.454,因为DW统计量为1.726856>DL,可以得出:随机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到如下方程:
从经济意义上来看, C2=0.545092,符合经济理论中0<C2<1,表明自筹资金每增加1万元,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资金平均增加0.545092万元。鉴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基础建设投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和教育行业投入的大量增加。以成都市为例,2003年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6.65亿元,增长20%,其中以旧城拆迁改造和城市综合整治为主体的市政建设投资173.63亿元,大幅增长41%;教育行业完成投资45.05亿元,增长48.8%。因此,我们选择的自筹资金不仅是对基本建设投资,而且对政府宏观管理也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关于自筹资金对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的影响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