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类比思想的渗透
韶关市一中 黄晓兵
【内容提要】: 利用类比联系新旧知识 ,利用结构相似构造类比 ,抓住图象的相似进行类比渗透。
【关键词】:数学 类比
一、利用类比联系新旧知识,揭示概念内涵。
数学中的概念很多,有些理解起来很抽象。对于某些内容,如果能利用类比,把新旧概念结合起来考
虑,则可大大降低理解的难度。
二、利用结构相似构造类比,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数学是由许多公式组成的,在分析公式的结构中,利用结构相似进行类比思想的渗透,也是常用的
教学方法。
三、抓住图象的相似,进行类比渗透
数形结合运用的前提是图象能够画出或大致画出。对于一些非常见函数的图象,可以根据它们与常
见函数某些结构上的相似,把熟悉图像的特点类比到复杂图象上。
总之,在教学中进行类比渗透的方法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勤于设计,在
正常的教学中适当向学生渗透类比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让教材例、习题“浅入深出”,充分发挥其训练功能
韶关市乳源高级中学 莫绍贵
摘要 历年数学高考命题一个不变的原则是“取材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06 届以前的高三通用的人
教版教材中设置的每一个例、习题,都有其目的和作用,体现着相应单元应达到的能力要求。如何充分发
挥教材中例、习题的训练功能?这是我们在组织备考复习中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企谈这一问题
关键词 教材 例题 习题 挖掘 变形 训练功能
一、系统整理、开发提炼、进一步完善知识链
通读教材,可发现散置在教材各章节中的例、习题的功能性都很强,将它们前后联系起来整体考虑,
开发提炼,可进一步完善中学数学的知识链,比如:
1.关于函数的凹凸性
2.关于函数的应用
3.关于圆锥曲线的一条性质
二、充分开发、构建、完善方法链
教材中的例、习题是几代教材编写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其解法往往都是多样的,
因此我们在备考复习中,要开发其解法,进一步构建、完善方法链。
三、 变换题型,培养发散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