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下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东莞市大岭山中学 陈朝晖
【内容摘要】本文提出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概念教学的如下策略与方法:在动手实验中建构概念、在
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在寻找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在对比辨析中理解概念、
在知识应用中深化概念、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理解数学概念.
【关键词】数学概念教学;动手实验;体验和联系;对比和应用;信息技术
一、在动手实验中建构数学概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
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
内容,结合实际设计使学生独立或合作探究的情境.
二、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从实际出发,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体验
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数学的分析、抽象、概括,最后形成概念.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
教学中,教师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接着让学生讨论给出定义,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
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
三、在寻找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许多概念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掌握概念的本质.如函数
概念有两种定义: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而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
发.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而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它
可用图象、表格、解析式表示,所以高中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抓住了函数的本质属性,更具
有一般。
四、在对比辨析中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教学中老师可以把相近或学生易于混淆的数学概念搜集整理,并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概念.这种方法既可以在学习新课时使用,又可以在单元知
识复习或高三总复习时使用.
五、在知识应用中深化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通过应用(解题)说明概念的内涵,引导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概
念的理解.
六、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数学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加强数学
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