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三步曲”
揭西县河婆中学 许毅
内容提要:通过对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思考,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对实际效果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要解决好创新的动力、创新的源泉以及创新的归宿这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实例分析与思考,并对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动力 源泉 归宿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是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促进创新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要善于设置悬念,课堂上若能巧妙设计悬念,则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火花。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前,可先向学生讲解古代我国的智者与印度国王下棋的典故;学习数学归纳法时,可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小时候玩摆砖游戏的经历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思维,潜心思考,积极探索,就会创造奇迹。再次,要给学生创设求知的环境,让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主动学习。
二、敢于“质疑问难”,是创新的源泉。一切创新都源于疑问。备课时,要善于设计课堂提出的问题:若教学的内容通俗平淡,则应突出重点,巧妙设疑,提高兴趣;若教材内容深奥难懂,则应精心布障,以新激疑,减缓学习坡度;若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则应联系实际,以一疑激发学生多疑,引导学以致用。课堂上,我们应始终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努力营造和谐、平等、开放、积极思维的氛围,把老师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探索新知思维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辩论,对学生的答案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变学生的“死学”、“苦学”为“活学”、“乐学”。
三、培养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的归宿。1、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自己提问题的条件与机会。关键是在课堂上,要敢于、善于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条件与机会。若惟恐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吃不饱,总在课堂上讲不停,提出问题匆匆过,学生没有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培养的学生不可能具有探究性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当然谈不上培养求异和发散思维了。2、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的教学活动。一题多变是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背景,找出各方法之间的关系和优劣;一法多用的目的则是求得应用范围的变化,这些学习活动对发散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3、运用开放型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进行训练。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或解题策略多种多样的新题型。因此,解决开放型问题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最佳活动之一。在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情景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点的捕捉等方面,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教学,并大胆的让学生“质疑问难”、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生的目的。愿以我们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出一代富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学生来。
浅谈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三步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