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实验——师生齐动手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对众多抽象的知识点,如果单凭讲解,即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但如果能随着教学进度,通过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用陋就简等方法积极制作一些简易实验,把抽象知识所蕴含的信息,通过简易实验实物化,展示给学生,得到的教学效果要比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要好的多。
打开新教材,发现新教材与以前教材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新教材中,以图画的形式展示的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多了,学生随手可制作的实验多了,其目的就是在于把抽象知识尽量实物化、形象化。
为了更形象的说明这一问题,作者从自己教学中制作并演示的简易实验中选取几例,展示出来,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演示静摩擦力充当动力的简易实验
静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和静摩
擦力充当动力问题是困扰学生的两个主要难题。为了讲明这两个问题,
我制作并演示下面这一简易实验:
1、器材选取:带有发条的玩具汽车一个、薄窄长木板一块、大玻璃板一块、四根光滑的小木棍(比木板宽略长)
2、制做与演示:(1)把玻璃平铺在讲桌上,在玻璃上方放好窄长木板,并在玻璃与木板之间的适当位置放好四根小木棍。
(2)把小车发条扭到一定程度(使小车最后不滑离长木板为宜),把小车轻放到长木板右侧。
3、实验现象:车向左运动,同时木板向右运动;小车与木板同时停止运动。
4、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1)小车向左运动,木板向右运动,说明小车与木板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小车受到的力向左,木板受到的力向右。
(2)引导学生分析出小车前进的动力为后轮提供的静摩擦力,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反方向、同性质力,得出提供给木板向右水平向运动的动力为静摩擦力。
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感觉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化、实物化,学生会学的更投入,掌握的更牢固。另外,这一实验还可以用来证明动量守恒的条件和演示反冲现象。
二、演示速度合成的简易实验:
速度的合成是物理学习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总感觉头中有千条麻,整不清,理不顺。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知识点,在讲速度的合成时,制作并演示这一简易实验:
1、器材选取:废日光灯管一根、暖瓶塞一个、一段红蜡烛
2、制作:(1)用钳子除去废日光灯管的一端铝壳,倒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除去附在管内壁的荧光粉,使之成为一根透明的长玻璃管。
(2)将红蜡烛做成圆柱体,使之直径略比灯管细,在水中大约做匀速运动。
(3)将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进红蜡圆柱体,在开口端塞好暖瓶塞。
这样,演示速度合成的简易实验装置就完成了,如图1。
3、演示:(1)紧贴黑板,将玻璃管竖直倒立,如图2。
现象:红蜡烛沿玻璃管向上匀速直线运动。
(2)紧贴黑板,将玻璃管竖直倒立,同时,向右匀速平动玻璃管。
现象:红蜡烛斜向上匀速运动,如图3
这样,通过制作并演示这一实验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有关速度的合成知识,效果非常好。
模拟多普勒效应的简易实验
在学习多普勒效应时,因为声音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性,学生觉得不好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
学习多普勒效应,在上新课前我做了这样的实验:
1、器材选取:长水槽一个、直径约为8mm的小蜡球一个、细弹簧一个、带有发条的玩具小车一个
制作与演示:(1)在大水槽中盛有半满清水,细弹簧的一端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粘有小蜡球,使小蜡球与水面接触,如图6所示。
(2)使小蜡球沿竖直方向周期性地上下击打水面。现象:水面上就形成向四周传播的周期性同心圆波。
(3)把小车上紧发条,使小车带动振动的小蜡
球在水面向右平移。
现象:可看到振源中心与右槽壁间的波纹变密,
与左槽壁间的波纹变疏。
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实验结果的原因:
右壁接受波的频率变大,波长变短;而左槽壁接
收波的频率变小,波长增大,如图7。
做完这一实验后,问学生:声波与水波同为机械波,传播形式与水波类似,以此类推,当火车鸣笛而来时,人们接收到的气笛声的频率是如何变化的?鸣笛而去呢?学生会很正确的回答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学习多普勒效应的有关知识,学生觉的轻松有趣,效果特佳。
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制作一些简易实验,把一些重点、难点内容以物化的形式表达给学生,老师才能讲的清楚,学生才能学的明白,教学才能取得好效果。
学生篇
老师除了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实验外,还应鼓励学生制作简易实验。每两个星期,指导学生完成一个简易实验为宜,并定时让制作的学生上讲台演示。学生通过制作演示简易实验,会激起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积极动手、动脑,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学习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时,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简
易实验,来证明磁场的这一性质。
下面是从学生制作的简易实验中选取的较好的一例:
1、器材选取:磁铁一块、长铝线一根、锡伯纸、木板一块、电池
一节、开关一个、金属导线若干
2、制作演示:(1)把锡铂纸剪成约5×5cm2 ,大小的两块粘在木
板的两侧。
(2)把铝线折成单杠行状,且在铝线的两端折出如图所示的长约为
2cm的小脚,让铝线的两脚各站在一块锡铂纸上。
(3)把电路如图连接好,在铝线的正上方吊好磁铁。
3、现象:接通电源,铝线向一边倒下 ;改变磁极的方向或改变电流的方向,磁铁向另一边倒下。
通过这一演示实验,不但可以证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验证判断安培力方向的右
手定则。
又如在学习愣次定律时,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实验,
来证明愣次定律的内容。
下面也是从学生制作的简易实验中选取的较好的一例:
器材选取:中间带有圆孔的木板一块,电池2节、开关一个、
细铁丝若干、导线若干
2、制作与演示:(1)用细铁丝制出一个5×5cm2闭合小线框一个、
制出10×10cm2非闭合大线框一个。
(2)把电池、电键固定在木板圆孔的两端,用导线通过木板上的圆
孔把电源、电键、大线框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回路,大线框被导线吊在
木板的下面。
(3)用细线把小线框吊起,固定在木板的右侧,使大、小线圈在同一轴线上。
3、现象:闭合电键,线圈向一侧摆起,让线圈停止摆动,断开电键,线圈向另一侧摆起。
通过学生制作的这一实验,可以看出,学生已熟练掌握了楞次定律这一知识点。
纵上所述,简易实验的制作应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有充分尊重简易实验的这一位置,教师才能更好的教好,学生才能更好的学好物理这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