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策略--提问的换位思考
蔡银环
(福建教育学院外语研修部, 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提问是英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本文用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的例子并从学生提问的角度来阐述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提问策略;误区;思维;换位思考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英语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交流要想流畅,不单只是学会回答问题,或表达看法而已。学会提问是很重要的,有问才有答,才能找到话题,才能有不同的想法,才能表达自己的困惑,才能试图寻找答案。
1. 提问的重要性
许多学习策略都提到提问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鼓励参与、检测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正常人是常常在提问题的,而傻瓜就从不提问题,因此,他们就不用绞尽脑汁去解决问题。疑问是思维的起点, 疑问是创造的源泉。爱恩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新的发明和创造都是问题带出来的。只有疑问才会想办法去找答案,人才会开始思维。课堂教学中,谁提出问题是更有效的呢?老师还是学生?
2. 提问的误区
大家都在备课,做得很认真也写了很多,但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对重复课很烦,不知如何下手。我每堂课也都要重复备,不是因为材料不熟悉,而是我想避开无效的教学。我也曾经对重复课用过多种方法,学生反映也不错,但有时自己上完课觉得很累,有时觉得很轻松,我很纳闷,为什么反差这么大?经过反思,我发现是我本身的问题,是我教学方法的问题。例如,有些课文长达13页之多(Is America Falling Apart?)我曾一段一段地解释重点、难点、结构、主题、拓展等等,把我累得半死,学生笔记也记得发疯了,最后,这篇连中文译文都没看懂的英文,终于明白了一半。我就此得出结论,这是无创造性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大脑的开发。
后来,我用提问的方式处理了几个该处理的难点,学生也明白了。但我发现学生只是在努力找答案,没有在欣赏文章。大凡学过哲学的都知道,好奇心是学习的最初动力。我意识到这是被动思维,很容易带来疲劳感。
因此,再后来,我自己也不提问题了,他们提问题我来答,结果我又发现我辛苦的口水和汗水换来的是学生的很悠哉的点头。我又发现我是自虐狂。
我又换了一种方法来折腾,让学生就某些段落自己设计问题,而且是别的学生要回答。这下他们忙开了,既要提问一些难度系数较高如0.5的那种问题,又要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其实答案已经是在段落中了,但要倒过来提出问题,他们必须要换一种角度去理解文章,他们这才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当老师的角色中了,也充分理解了每段每句的意思。在此过程中,我悠哉悠哉地在班上散步,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稍加点拨。这下他们学得真是明明白白了,我也乐得轻松。
其实,学生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会自动避开毫无意义的问题,而这点正是我们老师的悲剧,我们以为要照顾差生,让他们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结果肤浅的问题与主题无关、浪费时间、走过场而已。好的学生对此类白痴问题嗤之以鼻,差生觉得自己被当傻瓜捉弄了。
这时我才真正体味到这句伟大的话:教,是为了不教。
3. 提问的有效性原则
可提问的内容有很多,如,信息性问题, 理解性问题, 应用性问题, 分析性问题, 评价性问题。提问的方式也很多,如何才能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些好的提问策略,学生才能学得明明白白。有效的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喜恶、问题梯度、要给予等待的时间,要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有所得。
4. 提问的换位在课堂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根本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这台戏的好坏跟教师的素质有巨大的关系。现代的教育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无法预见的事情会发生的。学生如植物,如果你放任他们去成长,他们就会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地生长,如果你定一个框架,那他们就会像公园里的被修剪的树一样,怎的一看,很整齐、很好看、很顺眼,但你总有一种缺了点什么的不对劲的感觉,那就是活力、生命力。课堂的生命力就是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因此,教师要把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善于提出一个个值得辨析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的辨析中生成新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课堂中就会经常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表露自己的观点、发表不同的见解的场面。学生们在辨析问题中赋予课堂生命的活力。
4. 1课堂热身
提问是一种惯用的教学方法,它本身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想给我们日复一日这种单调重复而又神圣的教学生活带来一点色彩、新鲜感和刺激,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教书。我常常是逆向教学生的,例如,第一堂课老师都要自我介绍,大家都能用很流利的英语背一篇“Myself”,学生听得一愣一愣地,以后不敢轻易在咱们面前说英语了,因为两者差太远了。我也不例外地使用过这招,很失败。后来我就说一句“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e?”他们乐开了,有攀老乡关系的,有提早要我手下留情的,有要挖我家庭生活的,活脱脱他们都成警察和法官了。
4. 2 拓展课
如果说课堂的导入要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那么拓展课的问题应该是能让人留下遐想的。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更受学生的欢迎。如,教 A Dill Pickle 的这篇故事之前,我倒过来让学生用三个单词:a snake, a piece of dirty paper, a rainbow 编个爱情故事,故事要包要能回答what, when , where, why, how, end 这几个问题,故事越离奇越好。我敢断言没有两个故事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学生抄不了,只好乖乖地又开心地当作家了,他们编出了新版梁祝,新农夫与蛇的故事等。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上完后,学生又编了很多我想不到的结局。显然,学生自己领悟了记叙文的要点该如何把握。
4. 3 听力课
听力课上,学生老喊听不懂,教了些常规的技巧后,我发现效果还不是很好。后来我索性把对话打出来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题,学生设出的问题有很多,它们体现了问题难度梯度。
例如,M: Have you seen Kathy’s new red car?
W: She was lucky. She got it on sale from the dealer before he closed
Q: What happened to the car dealer?
学生给出的答案如下:
Did Kathy buy a car?
What did Kathy buy?
Was the car old or new?
What color is the car?
Was the car cheap or expensive?
What happened to the car dealer?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
What does the man /the woman mean?
When did Kathy buy the car?
Where did Kathy get the car?
Why did Kathy buy a car?
最后由我分析问题的层次性,他们心服口服。通过这种换位的提问,他们自己突然发现原来听力难就难在梯度问题上,终于明白了各种不同信息量对话的考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来提问的。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学得就很快乐。
4. 4 阅读理解课
阅读理解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对词义、具体信息、主题、篇章、判断和推理。其实问题的设计不外乎四个层次:
第一,考察直接的信息源 (送分的)
第二,意思的理解 (可丢可捡的)
第三,考察对文章的推理 (上档次的)
第四,跨越文章的问题 (发散性思维的)
老师一般都知道考点在那儿,就自己很辛苦地设计题目,我觉得也可以反过来教,例如:
It maybe a dog’s life but it still costs $9,000
Animal lovers pay out more than $9,000 on their pampered pets.
The cash goes on toys , treats, vet bills and food during a dog’s lifetime.
A study found that dog owners spend $5 a week on pet food, plus an extra $ 236 a year on vet’s fees, treats and insurance.
During an average dog’s life of 12 years, the bill adds up to an astonishing $9,072.
Cats are cheaper to own, according to the figures in Wild About Animals magazine. But they still cost more than $6,000 during their average lifespan.
Even keeping a rabbit can be expensive--$400 a year for its average three-year life.
Families in London, the South Eat and Yorkshire traditionally spend more on their pets, the survey showed. A magazine spokesman said: “Economic depression means nothing to pet lovers.”
我曾经做了个比较的实验,有一个班我自己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只是努力去找答案,答案也是正确的,但我发现学生对文章不感兴趣。另一个班,我倒过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问题,让全班同学来回答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他们设计出如下的问题:
Are cars cheaper to own than dogs?
How much do dog owners spend on pet food each week?
Do you have a dog at home?
Which of the pets mentioned in the text do you have?
Do you like dogs?
Which kind of pet do you prefer?
Do dogs usually live longer than cats?
Why do dogs need insurance?
Do you have any pets at home?
How much a year, roughly, do you spend on your pets?
Do you find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ext surprising?
Why do you think people spend so much on their pets?
(13) Why do Americans like to keep pets instead of having a kid?
(14) Besides cats, rabbits and dogs , what other animals do Americans like to keep as pets?
显然,学生自己掌握了以上提到的问题设计的层次了。一经分析,他们非常开心,原来是这样被考的啊!一经对比,他们也发现哪些是最值得被考的,对文章也是很了解了,因为他们想找个最值得提问的信息,而且还要用上如何隐蔽性的提问。
4. 5句子的翻译
翻译在主观的题目中占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用英语进行表达的时候(主要指汉译英和写作),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决定了我们在下笔的时候是否能写出相对灵活地道的句子,那就是对主语的选择。而汉英两种语言在结构句法表达上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有时候,用汉语句子的主语作为英语译文的主语,会导致英语句子的该主语不能操作汉语句子的谓语动词,因而造成逻辑比较混乱。例如,1)那房间住了很多人。英文house 是无法执行 live 这个动词的。2)山上开满了杜鹃花。地点状语 on the mountain 也是无法操作动词boom的。还有很多汉语句子是无主语的,例如,1)弄得不好就会前功尽弃。2)必须保证8小时睡眠。此类中文句子很多,而英语的句子是必须有主语的,所以,这时候就有必要用原句的其他成分来充当英语译文的主语。对原句的各个部分进行重新组织,以增强译文的逻辑性,体现英文的句法特征,避免松散,以期译出更地道的英语。为了检测学生对比较地道的英语习得程度,我给了这么个例子“我的头疼得要命”的几种翻译,即,(1)My head aches badly.(2) My head is killing me. (3) I have a terrible headache. (4) I have a splitting headache. (5) I have a migraine. 学生一看几乎都一致回答是(2)和(4)这两句是很地道的、很美的。正如常言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由此我得出结论,不是学生不会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而是在表达时自己还未能用多种方式做到,没有比较当然不用选择了。这主要原因还是受到汉语的结构句法的影响,一直老想按汉语结构从头译到尾。这就涉及到一个主语选择的问题了。
例如,由于粗心,他死于那场车祸。 让学生做这句翻译时,我让他们倒过来去找个词来做主语,最后学生给出的答案如下,
Because of his carelessness, he died in the car accident.
Carelessness led to/ caused his death in the car accident.
The car accident caused by his carelessness claimed his death.
His death is resulted from the car accident caused by his carelessness.
还有如,我见到他就恶心。
I feel sick at the very sight of him.
Whenever I see him, I feel sick.
The very sight of him makes me sick.
这样颠倒过来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写作。学生的英语作文,绝大多数是中文思维的翻译而已。中文思维里原有的主语无法表达时,学生可以换个方式来表达,不同的主语搭配合适的谓语动词,在汉语句子有主语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试图用别的方式,即,换个想法,来进行翻译表达,以便达到更地道的英文表达。
5.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换位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表达机会,从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都可以训练他们,真正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换位的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郑辉. 英语教学策略[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9 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