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几点思考(二)
这个讨论评价指导有助于学生了解对自己的参与程度进行评判的标准,教师可在一周(或一学段)让学生参照里面的指导意见,反思自己的讨论行为,调整讨论行为。并且,让学生将自己每次的讨论参与评价指导的书面记录保存起来,与以后进行比较,作为成长记录档案。另外,在上文提到制定班级讨论规则时,可以将其作为一个蓝本,让学生讨论里面的每一项指导意见,并形成班级讨论基本规则。如:
Did you listen attentively and respectively?
Did you voice different points politely or respect different viewpoints?
Did you encourage shyer group members to share their ideas?
Did you use questions to ask for clarification or evidence to make a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Were you able to respond to unexpected comments with more sureness and confidence?
Did the discussion this week broad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ssue or idea?
Did this work increase your understanding of collaboration?
三、从学生角度关于“讨论式教学法”应用的现状分析
1.调查问卷
⑴ 调查背景
此次调查问卷是在通过用智力拼图(jigsaw)(讨论式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方法)上完一节文学作品之后进行调查的。教学步骤分为:① 据不同的学生水平,分配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即问题),并在课前根据自己所分配的任务查资料,写出答案。在此次的任务分配中打破了原来的小组,基本按照“组内同质”的原则。② 上课前15分钟给学生培训相关“讨论礼仪”(Discussion Etiquette)、“讨论班级参与基本规则”(A Classroom Speech Policy)以及讨论时所需的进一步澄清问题等的相关表达。③ 学生进行两个阶段的讨论, 即home group 与expert group阶段的讨论。④ 检验阶段,即学生通过讨论学习之后,小组一起齐心协力完成测试卷。⑵ 调查方法。
表一的调查问卷对象是教师,学生作为学的另一主体,他们对讨论教学法的认识与学习状态对讨论教学法是否顺利实施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本次的调查对象是笔者所教的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学生的英语水平分好、中、差三个层次。调查人数为47人。这次调查的背景是在笔者已经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前期准备工作,在上完这节讨论课之后给他们做的一次调查。调查采用封闭式答案的方法。调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具体见附录(二)):
①准备阶段;②上课时讨论状态;③小组合作学习;④关于改进的建议
2.调查分析
表2 准备阶段
A B C
总计 17.02 72.34 10.64
中等以上 29.62 70.37 0
中下 0 75 25
从表2可以看出,A、B两项占学生总数的89.36%,C项占10.64%。因此可以说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好的,积极的,做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表3 上课时讨论状态
问题序号 学生水平 A B C D
2
是否认真聆听了 总计 44.68 42.55 4.26 6.38
中等以上 70.37 29.62 0 0
中下 15 60 10 15
3
是否发言了 总计 80.85 10.63 4.26 4.26
中等以上 96.30 3.70
中下 60 20 10 10
4
情绪 总计 23.40 65.96 8.51 2.13
中等以上 33.33 59.26 3.70 3.70
中下 10 75 15 0
从表3问题2中可以看出,在上课讨论认真聆听这一项,44.68%的学生很认真聆听同学的发言,42.55%的学生有点走神,但还是断断续续地听完其他同学的发言,这表明在讨论中大部分学生尽量做到了认真倾听,这是讨论式教学法的一个必备的要求。但同时,也看出由于学习水平的限制,中下水平的学生中,有10%的学生由于紧张地等轮到自己发言而没有认真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15%的学生因为听不懂,放弃了。
从问题3中可以看出,80.85%的学生都开口向同学传授自己的那部分任务,10.63%的学生因为时间不够没轮上,4.26%的学生因为所在的组人太多了,所以没发言。其中中上水平的学生都开口发言了,20%的中下水平的学生没有发言。
在问题4中,可以看出23%的学生在整个上课过程中都很积极、很兴奋、很期待,65.96%的学生很积极但有点焦虑。中下水平学生中有15%很消极,好像自己是门外汉。
表4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序号 学生水平 A B C D
5.1)
小组工作效率 总计 48.94 51.06
中等以上 59.26 40.74
中下 35 65
5.2)
失败的原因 总计 21.28 46.80 19.15 8.51
中等以上 22.22 51.85 22.22 3.7
中下 20 40 15 15
从表4可以看出,48.94%的学生认为自己小组有效率,51.06%的学生认为没有效率。其中,中等以上的学生中59.26%认为小组有效率,而中下水平的学生中只有35%认为小组有效率。
在失败的原因中,46.8%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因为组员交流时,不熟悉自己的话题,没有提取要点进行传达,照着文稿逐字逐句念而影响效率;19.15%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给的问题太多了,时间太紧了;另外,还有8.51%的同学认为是由于自身的听力或口语比较而影响的。
表5 关于改进的建议
问题序号 学生水平 A B C D
“讨论式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几点思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