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二)
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学习如何去克服初级阶段的落后性,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为此,有两点必须非常明确:第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第二,始终坚持改革,鼓励创新。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值得高度重视的新情况、新特点。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历史告诉我们,落后被人瞧不起,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抓住当前国际有利时机加快发展自己。发展是硬道理,不仅是解决国内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增强我国外交实力的基础。
从国内来讲,就是把发展放在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依靠扩大内需来促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有广袤的土地和比较丰富的资源,有潜力巨大的市场,这些都是中国能够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我们还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消除影响发展的体制障碍,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改革,针对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旧体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激化经济体制的根本性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改革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最根本、最深刻的变化,就是摆脱了许多思想上和体制上的禁锢,使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活力比较好地解放出来,这也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改革,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解决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在实践中摸索、创立、改善和完备,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本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体制和一系列具体制度。
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首先,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本身也是这个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可靠的保证。
而党的基本纲领,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践创造的智慧结晶。因此,党的基本纲领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道,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息息相关的,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但要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三者的统一,我们就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我们解决矛盾、澄清疑惑、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思想武器,是我们理解、认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