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小学推普工作现状及其对策
——以××县××镇×所小学为例
选题理据
这是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选题。这个选题是基于这样一种现状:在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诸多因素导致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滞后,就连原本学校这样应当看作推广普通话排头兵的单位,工作开展得也不尽人意,有些连课堂教学用语也是用方言。
基本思路和结构
这类文档应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现状的调查和描写。这一部分又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现状的调查,这是文档写作的前期工作。通过调查应该收集到这几方面的情况:学校教师的普通话等级、课堂教学用哪一类语言,包括语文课和其他科目、学生在校期间和放学回家用何种语言、可接受到的媒体用语情况,即广播电视等。调查可用多种形式,如问卷法、观察法等,有些项目最好有数据,如普通话等级情况。
第二层次是分类描写现状,即把调查来的情况展现出来。
第二部分是分析原因。造成推广普通话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分析后,写出原因时也应该分类,比如可以分为教学上的,教学用语、教师自身水平,学生家庭因素、社会的,如广播电视用语;也可以分为主观认识上的、客观条件上的限制,如推广普通话时所需录音机之类器材的匮乏等。
需要注意的是,原因中有些原因是共性的,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地区都有这个或这些因素,但有些原因是个性的,为某个单位或某个地区所独有;还要注意另一种情况,这个因素都有,但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第三部分是针对具体原因提出对策。对策就是改进的办法。对策应该写具体,必须务实,切忌讲空话、套话,换句话说,别人按照你所讲的办法可以具体操作,所以要写得具体,可操作。
方法、理论
这类文章可能用到的方法会有描写、分析、概括等。具体说,在第一部分主要是运用描写的方法,把所在地区小学的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现状真实具体客观得再现出来;第二部分是找原因,找原因主要是运用分析和概括的方法;第三部分是讲对策,主要会用到描写和概括。